根据吉利与福特达成的协定,吉利或以不到20亿美元的价格购买福特在沃尔沃的全部权益。10年前,福特以64亿美元之巨购得沃尔沃汽车,10年中投入沃尔沃的研发资金达100亿美元。用金垛子堆出一个连续几年亏损的沃尔沃汽车,福特不能承受其亏损之重,无论怎样都要卖掉沃尔沃,以挽救风雨中摇摇欲坠的福特大厦。
中国公司在美国、澳大利亚一连串的投资并购,都激起了保守分子控制媒体的嘲讽和指责。这回吉利从福特手中并购沃尔沃汽车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品牌,却意外获得西方主流媒体的叫好。为什么?
首先是欧美少有买家。印度塔塔本来是个大买家,可是两年前超高价从福特手中并购了捷豹和路虎,还在亏损的深渊里挣扎,哪里还有余力?韩国汽车崇尚自主创新,决心以韩国人的坚韧和意志闯出一片天;日本汽车在神光内守,丰田汽车几次三番拒绝了通用汽车的整合请求,甚至决然关闭了在美国与通用汽车的合资工厂。
环顾全球,唯有中国买家不知轻重。逆市在全球不断出击,悍马、萨博、沃尔沃中国车企的一枝独秀自有其本钱。全球车市在金融危机的风潮中急剧下滑,而中国车市2009年居然达到创纪录的年销1300万辆,把美国远远甩在了后边。许多汽车名牌在欧美市场一路下滑,唯有在中国一改颓势。
沃尔沃汽车从属福特,一切给福特让路,结果在中国这么一个巨大市场中,才占到不足1%的份额,难怪深 陷亏损的泥沼。得中国车市者得未来,一时间成了全球车企的共识。福特与沃尔沃汽车都深知,在这样的危急时刻,换个中国股东,无异于登上了诺亚方舟,此后生存或许不成问题。 那是一幅浪漫的图画。现实要比想当然的推论严酷。这就是欧美产业的转型。
欧美产业一直在转型过程中,逐渐在放弃一些产业。最初放弃的是轻纺,其后又逐渐放弃了钢铁等重化工,再后来放弃了重兵布阵的电子消费品,现在又在开始放弃汽车行业。或者说,不是放弃,而是掌控核心技术重点,把外在的品牌和工厂转出去。而发展中国家,则是步步落后。即使我们进入传统产业的高端,一旦来一次低碳技术革命,一切就又要重新洗牌。
值得庆幸的是,沃尔沃汽车同样也有低碳技术。1999年福特并购沃尔沃汽车后,就投资不下100亿美金,重点研究低碳技术。现在沃尔沃汽车有两个向度比较诱人,一是零碳排放,一是零事故。一个低碳,一个安全,这两项代表未来的技术难怪让李书福盯了沃尔沃汽车7年。
但是,沃尔沃汽车也有深重的危机。对危机理解最深刻的是沃尔沃集团CEO雷夫·约翰逊。1995年,当他首次看到沃尔沃的财务报表时,一些数字让他大跌眼镜:沃尔沃轿车这个被喻为瑞典国家象征的品牌,全球市场占有率只有0.8%,列所有品牌车的第23位,而且一直在亏损的边缘挣扎,资金回收很成问题。约翰逊的经营哲学是:“除非你足够强大,能使你与众不同,否则就最好别干。”
他确信,任何一个业务领域全球都会有一波又一波的整合,你必须确保自己在这个领域有领先地位,否则你就不可逃脱被整合的命运。用他的话更生动:“企业并购就像栽种苹果树,当整棵苹果树无法成活时,转给好的嫁接师和养护者的时候就到了。”
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意外获得西方主流媒体的认同,与沃尔沃汽车弃儿本色不无关系。当然,吉利20亿元的年收入要想整合1000亿元的沃尔沃,确实留下了许多悬疑。最大的疑问是,瑞典人、美国人、日本人都做不好或者不敢染指的沃尔沃,给一个靠摩托车起家的中国民营公司,只有生产汽车低端品牌的经验,如何能够吃得下、消化得了这个世界级品牌?李书福能够依靠的是什么?我们下期再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