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南京代市长季建业参加了各界联组讨论。他表示,自己很清楚60%的百姓口袋里并没达到每年公布的收入平均数,“被拉高”的,是因为部队、科研院所等精英阶层的收入普遍高,所以将收入平均数拉高了。(1月20日《扬子晚报》)
本来,平均数也是我们观察事物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平均数的意义在于,被观察的样本差距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样本差距过大,则平均数就没有意义。把中国平安马明哲老板的年薪6600万和一个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一平均,得出中国人均收入3300万,有意义吗?所以,在统计学上,除了讲平均数,还引用一个“均方差”的概念来研究平均数与样本的背离程度,仅看平均数是会产生错误的。
在目前的中国,由于贫富差距的扩大,公布平均收入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据此决策肯定要犯错误。所以,第一,我们的官员不要再津津乐道于平均收入多少了,也不要下达平均收入的指标;第二,统计部门应该进行一点改革,办法也有二:一是改革统计办法。二是在公布人均收入的同时,公布不同收入的分布情况,公布基尼系数,使我们对情况有一个准确的估价。
最重要的是,政府要采取措施解决60%的百姓收入不达平均数的问题,扭转平均数不代表大多数的局面。改革开放初期,中央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当时的提法是“先富帮后富,大家一齐富”。今天,一部分人早已先富、大富,另一部分人则远远落在后面。是时候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了,应该明确地把这作为纲领和旗帜,公开打出来。从实践看,要解决后富问题,光靠先富帮是不行的,靠政府才是根本。
“发展是硬道理”没有错,发展不仅要追求效率,更要追求公平,这个原则应该贯彻到经济工作的各个领域。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