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万通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中国民营企业在起步、发展和蜕变、转型不同阶段所遇到的种种机遇、折磨、痛苦、欣慰,都被万通占全了。因此,解剖这个麻雀,对于研究中国民企有着典型意义。
在万通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必须看到另一面。当初比万通起步更早的民营企业,有许多已经黯然失色,风光不再,有的早已关门大吉,即便是当初比万通更为红火的一些民企,现在依然在泥沼中苦苦挣扎。有些民企虽然经历过了不止一次蜕变,但毛毛虫始终没有变成美丽的蝴蝶。因此,万通的经验,不但具有参照意义,而且具有警示意义。依笔者陋见,万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机遇的性质 企业经营,在相当程度上要靠运气。没有运气,再高明的企业家也难以施展抱负。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万通成功道路上的多个关键点,都同机遇有关。但是,我们要看到,能不能抓住机遇,则取决于人。管理学的前辈法约尔曾经说过:“不应夸大运气的作用。第一次获得成功的人可能只是侥幸。但如果他反复取得成功,就非常有必要承认,在成绩里面他个人的作用是主要的。”凡是抓不住机遇的企业家,不妨多想想,运气为何不青睐自己?成功的企业家会反求诸己, 不成功的企业家会怨天尤人。
清醒的头脑 要能在企业经营中抓住机遇,就需要有清醒的头脑,尤其是在一帆风顺时或者遭遇严重挫折时,头脑不发昏至为重要。万通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一帮有头脑的人经营的。所以,他们能够在海南房地产过热受挫之前及时抽身,能够在快速扩张后及时转向,能够在内部冲突爆发时及时放弃江湖准则而商人式分手。成功的企业家,不仅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而且要“该收手时就收手”。回观销声匿迹的企业,或者虽没垮台却一直陷入困境不能自拔的企业,多半同头脑发热且不能及时降温有关。真正成功的企业家,要明白放弃比争取更重要。到底该放弃什么该争取什么,非有清醒的头脑不可。
深刻的反思 进步来自于反思。企业在经营中,没有常胜将军。永不失败的绝顶高手,只是一种童话和传说。反思要能够直面失误,更要能看到成功中的失误。阿吉里斯提倡的组织学习,究其实质,不过是把正向的学习调整为逆向的反思而已。我们也有不少人倡导逆向思维,但真正能够做到的很少,原因在于反思不仅是解惑和批判,更重要的是创造和建设。如果仅仅把反思局限于不再重犯曾经犯过的错误,水平未免太低。只有把反思升华为如何比过去做得更好,才能体会到反思的真谛。
规范的管理 企业在创业阶段,肯定是不规范的,而要由创业进入守成(且不说发展),势必要由不规范转向规范经营。没有规范的经营,企业就不能渡过青春期的躁动。经过了规范经营的洗礼,才有可能发展到员工自主式经营,即德鲁克倡导的目标管理。试图“跨越”青春期,由童年一下子就跳跃到成年,实际是一种投机心理。武林高手从初露锋芒到技压群雄,中间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闭关修炼阶段。至于如何修炼,管理学已经提供了相当多的修炼方法,万通也已经走出了自己的修炼之道,这里不再赘言。
未来的愿景 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理想化的愿景在支撑着自己前行。万通从一开始,就是带着一种理想的憧憬起步的。万通奉行的“守正出奇”,“守正”必须由愿景支持。没有恰当的愿景,就会陷入急功近利的“出奇”不能自拔。而且“出奇”就像赌博,一旦获胜,就会刺激着人们继续下注;一旦失利,更会刺激着人们急迫翻本,最后在追求“奇术”中上瘾。真正的赌神,本质是不赌,这就要求有看破赌术的愿景。
列宁当年谈到托尔斯泰的历史地位时曾经说过:“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不是靠文学写作的技巧,而是靠人道主义的良知奠定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万通就是中国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中发展的一面镜子。
(作者系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