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表示,如今的服务员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务工观念,不再满足于打工糊口,他们开始学会如何经营自己和调整位置,仅仅提高工资待遇是不可能留住人的。
25岁的王勇来自沧州东光县,在省会已有6年的打工经历。保安、饭店服务员、洗车工都干过,用他自己的话说“哪儿钱多去哪儿”。“反正都是个临时工,什么保障都没有,也都是辛苦活。”但是最近,他改变了主意。挣钱已不是唯一目的,他更希望自己能有一技之长,将来的生活有所保障。“老家这两年发展了不少企业,待遇不错,还能学点技能,想回老家找点活干。”王勇说。近日,他辞去了保洁员的工作,踏上了返乡的列车。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像王勇一样返乡,省会服务行业的“用工荒”开始凸显,这从满大街的招聘广告中可见一斑。
A现状:季节性“用工荒”渐成全年性难题
“招美甲师”、“招导购员”、“招保洁员”、“招洗车工”……这些招聘广告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许多餐饮、服装店门前也都贴着“急聘”服务员、营业员的广告,开出的薪金多在800元-1200元左右,招聘条件和人数也多为不限,有的甚至干脆注明“常年有效”。“招聘广告张贴了一个多月了,问的人有一些,但没有找到合适的。”育才街一服装店负责人说。“前些年,贴一张招聘启事,三两天就能招够人,而且还是‘挑挑拣拣’的。可现在基本工资都涨到了八九百元仍不好招人,在没有招到女工前,不得不聘用男工缓解一下。”体育大街一饭店有关人员说。记者注意到,该饭店服务员有相当一部分是男性。“今年以来一直处于缺人手的状态。”某饭店老板称。据石家庄市烹饪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石市餐饮业服务人员缺口已经达到上万人,为2005年来最大用工缺口。记者从省会各大人才市场获悉,过去在用人岗位排行榜中服务员都是不被重视的,可近两年来,招聘服务员的单位和人数上升到了用工榜的前列,服务员出现了奇缺现象,而餐饮从业人员,几乎一直在行业招聘需求排行榜中位列前3位。“往年季节性的‘用工荒’今年竟成了让服务型企业发愁的全年性难题。”
B分析:多种原因致服务业受冷落
“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两年,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干我们这一行了。”饭店服务员孙女士说。来自平山的女孩李艳在饭店干了3个月服务员后就跳槽去一家网吧做文员,虽然1000元的收入比服务员还少200元,但不那么累,说出去也比较好听。“现在出来打工的都有90后了,这些孩子怎么会愿意伺候人呢?”某饭店老板称,求职心态也是服务业用工荒的原因之一。在许多人眼里,服务员没出息,只是“快速就业”的无奈之举。所以,一旦碰到“好活儿”他们便会跳槽走人。
王勇向记者坦言,现在,工活其实挺好找的,待遇也比以前强多了,但他开始对短期、临时性岗位失去兴趣。“没有发展、没有保障,卖的都是体力,马上要成家立业了,更希望找一个长久一点的工作。”王勇说,长久会让他心里踏实一些。统计数据表明:服务员90%是来自农村的青年,这些“80后”、“90后”农民工构成了服务业劳动力的主力军。在他们内心深入,最渴望的还是社会保障。然而,我们的现状是绝大多数零售、餐饮单位都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原来打工的一个朋友现在回老家工作了,一去就是800元的工资,吃住也能省下不少,更主要的是不受歧视。”王勇说,现在,仅本村就有几个规模不小的五金厂,考虑过后,他决定回家发展。据了解,近两年,县、市等地民营企业的不断崛起,也与省城用人单位争抢过剩的劳动力,这种“倒回流”现象在全国许多地区都存在。与此同时,服务业发展迅速,用工缺口越来越大。虽薪酬有所增长,但仍然偏低,工作时间长,吃的是“青春饭”,导致多数年轻人不愿长期干下去。
C出路:要留人光涨工资还不够
“临走前老板称每月给涨200元工资,可我还是决定辞职。”王勇说。业内人士表示,如今的服务员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务工观念,不再满足于打工糊口,他们开始学会如何经营自己和调整位置,仅仅提高工资待遇是不可能留住人的。为留住餐饮人才,目前省会保定会馆拿出100万元建立敬老基金,每月汇入老员工的账户,只要员工在企业,就一直发下去。一是体现“孝为先”的企业文化,二是希望员工有个稳定的后方,能够安心工作。“我们发现这个方法确实比以前单纯地加薪有效。”河北诺亚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专家张东萱说。要留人光涨工资显然还不够,还需要尊重外来务工者的合法权益,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有所提高,实行人性化管理,才能用真心留住员工。
同时,求职者也要改变心态。现在像美容师、美发师、美甲师、化妆师、营养配餐师等都是一些很有前途很不错的职业,收入也非常可观。服务行业发展空间很广阔,所以转变求职观念很有必要,也可以有力改变服务业青黄不接的局面。此外,经营者也不要仅局限年轻服务员,也可以考虑将年龄适当放宽,设立薪酬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效率等。
D延伸:消费者开始担心服务业含金量
“看看我花300多元烫的头发,还是省会知名的美发店,简直太差了。”近日,省会孙女士向本报反映。现在去美发店美发,能真正信得过的好手还真不多,在一些较大规模的店里,能有一两位手艺好的就不错了。
由于缺人,一些经营者不得不“揠苗助长”。如在美发业,一个洗头工一两年内,经过几次跳槽就可完成从洗头工到美发师甚至创意总监的转变。业内人士也向记者坦言,现在的服务业从业人员里,有很多是不具备从业资格的。“招不上人来,只好以此暂时缓解一下。”某保洁公司有关人员说。服务业的用工荒让不少消费者开始担心服务业的含金量,业内人士则担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