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吸引着世人的眼球,低碳经济也成了热门词汇,被人们广泛使用着、议论着。低碳意味着环保,意味着节能减排,意味着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这一切在我市广大农村早就有不俗的表现。
低碳理念使农民受益
沼气是赞皇县发展低碳农业的“代表作”之一。早在2007年该县就积极申报并实施了2007年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投资144万元用于农村沼气设施建设,积极推行“一池三改”,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结合起来,把生活垃圾、牲畜粪便、作物秸秆等放入沼气池,既变废为宝,美化环境,又节省开支,增加收入。如今,赞皇县近万农户家中已建起了沼气池。
记者在赞皇农村做了个小调查:建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年产沼气300余立方米,可供3至5口人的家庭做饭、照明用,仅此一项年可为农户节支1300元左右;沼气池年可提供沼肥近8吨,替代化肥150公斤,节支150元,以上合计户均年可节支1400元以上。
“不花钱的煤气罐,家门口的肥料厂”是赞皇农民对沼气的形象比喻。赞皇县下马峪村村民杨庆书说:“我家这个沼气池,每天做饭点灯全靠它,一年下来少说也要节省电费、煤气费千把块,沼渣沼液还能养猪当肥用,一年又能节约买化肥钱三五百块。”
低碳经济在农民身边
低碳理念的核心就是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改善环境。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达到降低碳排放量的目的,而通过频振灯治理害虫,可以有效减少农药使用及污染。在无极县赵户营村,村农田里的大棚中都安装了频振灯并配置黄板,用害虫的趋黄趋光性吸引,以频振高压电网触杀。据村民介绍,在夏天农作物生长旺盛的时候,一盏频振灯一天可捕半口袋害虫,大大减少了农药污染。
在井陉县微水村生猪养殖场内,一项新的技术应用到了生猪养殖中——生物发酵零排放养殖生猪。该项技术利用垫料中的有益菌发酵处理粪便,并营造适合生猪生长的环境,节省了水、饲料、劳力,并且提高了生猪的抵抗力和肉品质量,提高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微水村,有这样一位养殖户刘成平,2005年他刚开始养猪时,也是购置成品饲料,猪吃了这种饲料100天就可以出栏,当时他还高兴过一阵子,可到宰杀的时候,猪肉就是不好卖。刘成平告诉记者,自己拿这种猪肉烧制,发觉猪肉老是粘锅,而且也没别人家自养的猪肉好吃。他发现,老顾客们还是喜欢吃传统饲料养殖的生猪。从此,他养猪不再购买成品饲料,而是自己购置玉米、麦麸,添喂青饲料,不用任何添加剂,虽然一头猪的养殖周期要比过去长,但这种生态猪上市后很受欢迎,肉质好、口感佳,尽管售价较高,还总是被老主顾们抢购一空。他笑着说:“我们这里的养殖、种植早就开始低碳了。”
前景广阔但需政策支持
在省农科院研究员王朝河看来,低碳农业较广义的生态农业的概念还更广泛。“低碳农业不仅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在农业的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种植、运输、加工等过程中,电力、石油和煤气等能源的使用都在增加的情况下,低碳农业还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排放的降低。”
同时劳动力是发展低碳农业前期投入成本中的主要部分,尤其是知识型的劳动力投入。虽然这在前期使成本大增,但总体成本上低碳农业大大低于化学农业,并且涉农行业都会受益。
低碳农业虽然前景广阔,但我国小农分布的农业特点决定了规模化低碳农业发展的困难。王朝河介绍说,如果一个农户或一个种植园实行低碳农业的模式,而周围的耕地仍是化学农业,这个生态模式的土壤、空气和水源仍旧受到影响和污染。“那么,这就需要在组织形态上进行改变,比如生态农户合作社等。”
此外,低碳农业的生产技术的匹配和适合度也非常重要,比如需要大面积采用生态农业的部分技术;同时农民需要政府和一些高校、社会组织的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培训;尤为重要的还有市场的衔接。同时,我国鼓励低碳农业的政策和优惠措施应该更完备、机制应该更灵活。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