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通过改善民生拉动经济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09/12/28 10:45:52   
>> 相关新闻链接
·民生三问:养老保险如何“全国通” ·统计局报告称缩小贫富差距系实现小康社会关键
·社会保障六大亮点 ·保险资金禁投创业板 可投资不动产和股权
·财政部:高度关注家电下乡产品质量和适农性 ·援企稳岗 “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延长一年
·国家将采取措施督促土地出让收入纳入预算管理 ·我国将尽快出台反价格垄断规定
·中国大幅提高军人伤亡补偿 最高6倍 ·中国首个食品防护国家标准通过审定

  今年是我国经济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通过实施扩大内需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有效弥补了出口大幅下降对经济的影响,国民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取得这一骄人成绩,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抗御风险的能力,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决策的能力和高超的调控艺术。在即将到来的2010年,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和部署,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改善民生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形成内生型增长机制,把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长期保持下去。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今年,我们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世界各大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但应清醒地看到,这种回升仍然不巩固、不稳定、不协调。未来两三年,作为我国主要出口市场的发达国家,其经济增长和进口需求都将处于低迷状态,我国出口不可能恢复到前几年的增长速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会出现明显变化。今年投资的迅猛增长主要靠国有投资拉动,在非国有投资增速没有明显加快的情况下,如果失去国债资金的支持,国有投资增速必然下降,这势必影响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居民消费今年虽然有了较快增长,但单靠消费不足以弥补出口下降的影响。如果当前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明年取消或减小力度,消费的增长速度也必然下降。所以,如果当前刺激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退出或减小力度,经济回升的势头就可能发生逆转;如果经济增长速度滑落,我们就不得不面临第二次启动的任务,届时可能要付出更大代价。同时,由于今年新开工建设项目比上年增加80%以上,如果减少资金供给,就有可能形成一批“半拉子”工程。因此,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有当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形成、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生机制重新确立,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才能退出。

    当然,明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不能是今年政策的简单重复,而要根据经济运行的新情况,适时适度加以微调。财政政策的实施应着眼于在拉动居民消费、拉动社会投资、拉动贷款结构优化、拉动出口四个方面发挥作用,实现“四两拨千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应不断完善,既要保持一定的贷款规模,又要优化贷款结构,着力增加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贷款和对农户的贷款,保持对在建项目的支持力度,增加消费信贷,防止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抬升资产价格过快上涨。

  把增加居民消费摆在扩大内需的突出位置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第一个转变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抓住了我国经济结构中最突出的矛盾,指明了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从2003年到2008年的6年间,我国投资率平均高达42.5%,成为历史上最高的时期,其中2008年高达43.5%。今年的投资率预计又将超过去年,再创新纪录。而同期居民消费率则降为年均37.7%,为历史上最低的时期,其中2008年降为35.3%。与国外相比,我国消费与投资失衡的情况更显严重。发达国家居民消费率一般为70%左右,比我们高一倍。投资率偏高、居民消费率偏低有多方面原因,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有待提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管理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不足、需求膨胀,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要矛盾则是需求不足、供给过剩。投资仅仅是中间需求,从短期来看是需求,从长期来看则是增加供给。长时期的高投资率必然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因此,党的十七大高瞻远瞩地提出从调整需求结构的角度来转变发展方式。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完成这一转变的任务变得更加紧迫了。

    提高居民消费率需要采取综合性对策,根本举措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如果能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43%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53%;把居民消费率由2008年的35%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50%,分别接近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1985年的56%和52%,那么,消费与投资比例失衡的局面将会有一个根本性改变,每年将有5万亿元左右的国民收入由现在用于投资和出口改变为用于居民消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加45%—50%,居民的消费水平将会有一个大的提高,我国经济增长将真正转到依靠内需支撑的轨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对于提高居民消费率,作出了具体部署。只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些部署,需求结构必将出现一个大的变化。
 



责任编辑:cprpu
[1] [2]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