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IDG副总裁熊晓鸽:有现金才能成为王中王
来源:环球人物 更新时间:2009/6/2 11:50:49   
>> 相关新闻链接
·新经济:摆脱金融危机最佳出路 ·“国企需重视风险管理”-访埃森哲公司大中华区主
·企业如何打造三重竞争力 ·王石:冬天的生存法则
·副品牌策略——多元化的“健康快车” ·赞美:管理问题的解决之道
·姜洋:从内控出发 着手防范境外衍生品交易风险 ·孙振耀预测中国外包市场前景
·金融危机下西门子家电的欧洲式救赎 ·金融危机:按下“重启”键

 

  然而,熊晓鸽并非毫发无损。本轮金融危机中,IDG旗下三四家企业赴纳斯达克上市的进程被推迟。

  谁也不知道市场什么时候会好转,正如业内人士评价说:“这样的情况不知道要持续到什么时候,有可能到2009年,也有可能是更长的时间。”

  意外走上风投路

  “善于捕捉机会”的个性,在熊晓鸽的成长经历中也有体现。从最初的电工到记者,再到留学生,直到如今的“中国风投第一人”,相比众多理工科背景的风险投资商,熊晓鸽显得十分特殊。

  今年54岁的熊晓鸽曾经在湖南湘潭做过4年电工。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考上湖南大学外语系。上大学时,因为一直办校报,熊晓鸽做起了记者梦。1984年,他考上了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的研究生。两年后,他到新华社实习。当外人向这个年轻人投来艳羡的目光时,熊晓鸽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新闻业最发达的美国。申请到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奖学金后,他揣着仅有的38美元远走异国他乡。

  到美国后,熊晓鸽用了8个月时间完成了2年的课程。因为“只有一年的奖学金”,熊晓鸽加班加点地学习,每天只睡4个小时。1987年底获得硕士学位后,熊晓鸽继续攻读国际经济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在美国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电子导报》当记者。原本,熊晓鸽可以照着自己的理想道路走下去,但与IDG董事长麦戈文结识后,熊晓鸽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由于采访,熊晓鸽结识了众多风险投资家。1991年,熊晓鸽把自己在《电子导报》工作的心得与思考写成了一封信,寄给了曾经采访过的麦戈文,其中主要阐述了“电子杂志在中国大陆的未来”的想法。麦戈文看完信后,对他的深入分析和远见颇为欣赏,立即把熊晓鸽挖到了自己门下。

  1991年11月,熊晓鸽正式到IDG上班。1992年圣诞前,麦戈文要求熊晓鸽和另外两名同事各自拿出今后开发中国及亚洲业务的计划书。当所有的人都在为迎接新年而狂欢时,熊晓鸽一人在办公室熬夜写计划书。次年1月2日,只有他一个人按时递交了计划书。

  熊晓鸽的计划被最终通过,他本人也正式成为“IDG亚太区总裁”,终于可以回到祖国大展拳脚。1993年,他代表IDG投资2000万美元与上海科委合作,成立中国第一家合资技术风险投资基金,他因此被誉为“中国风投第一人”。

  当时的熊晓鸽,还是风投领域的一个“门外汉”——他只是采访过很多创业公司和风险投资商而已。在最初的日子里,质疑不断:“在有些国内的创业者看来,我们好像是说话天花乱坠的骗子。我们愿意投入资金,只做小股东,也不那么看重赢利,还会适时退出,他们都不相信,天下还有这种掉馅饼的好事?”几年后,情况逐渐有所改观。

  1998年,熊晓鸽代表IDG集团与中国科技部策划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在此后七年内向中国的技术产业提供十亿美元的创业基金。如今,IDG已经投资了国内200多家公司,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中,IDG在不同阶段介入过其中一半以上的公司。IDG投资过的中国企业,包括腾讯、百度、搜狐、搜房、携程等等,如今都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中坚力量。



责任编辑:cprpy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