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 只欠东风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12月18日表示,将适时推出股指期货及融资融券。种种迹象表明,经过多年准备,股指期货的推出时机正日趋成熟。
筹备成熟
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的话说,“创业板十年磨一剑,股指期货可能是十六年磨一剑。”1993年,海南证券交易中心曾推出深圳的股指期货,因条件不成熟很快被关闭,但针对股指期货的研究和探索一直没有中断。
早在2007年,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就曾表示,股指期货的推出需要从制度上、技术上和投资者教育3个方面进行准备。
一段时间以来,经过多方筹备,股指期货的制度准备已经成熟。以《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为核心,证监会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主体,期货交易所、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和期货业协会自律规则为补充的期货市场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而近期出台的《证券登记结算办法》已修改完成,中金所可以依法查询证券登记结算资料,全国正常经营的164家期货公司全部完成上线统一开户系统,这些都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创造了条件。
而在技术准备上,中金所早已对外正式发布了《金融期货业务系统技术指引》,并进行长期的仿真交易,技术准备早已成熟。
投资者教育是监管机构最为担忧的,考虑到金融期货产品的风险特征,让参与交易的投资者知晓风险,中金所筹划为投资者设立高门槛,先行只让有资金、有知识、有经验者进入市场交易,并在多个渠道“把风险讲够,把规则讲透”。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股指期货的投资者教育绝非一蹴而就。时至今日,股指期货在制度、技术及投资者教育方面酝酿成熟,适时推出股指期货有着充分的后盾。
市场所需
作为国际市场上较为成熟的避险金融衍生产品,股指期货在其他市场的运行经验表明推出股指期货将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在金融危机尚未过去的情况下,股指期货更是市场所需。
股指期货除了套期保值、对冲、避险的作用外,其重要功能还在于建立和形成做空机制,从而改变我国股票市场单边市场的情况。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仍是单边市场,没有做空机制和金融避险工具,推出股指期货对健全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加强证券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都是一个可行的举措。
嘉实基金人士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更加便利基金投资,除了一般的套期保值外,还可以在现金管理、战术性资产配置、满足基金法规约束、提高保本基金参与率、合成指数基金等方面有所体现,增强基金操作的灵活性和策略执行的效率,最终使得基金持有者获得更有利的投资回报。
值得关注的是,在本轮经济危机中,全球股指期货市场运行稳定,交易量、持仓量显著增加,功能有效发挥,与场外市场有着鲜明差异。广发期货对比了1997年金融危机和2007年以来次贷危机中香港恒指期货的表现,结果发现,恒指期货在过往的金融危机中仍然发挥着避险等市场功能,10年来避险交易的比例还在显著增加。广发期货人士认为,缺乏避险机制的股票市场更容易出现剧烈波动。
国际板 不再遥远
一年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开设国际板,引入国际大企业来A股市场上市,几乎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到了2009年年底,开设国际板已无法律障碍,市场充满期待。
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在政策上为开设国际板定了调子。
修订后的《证券法》已没有对上市公司注册地的限制性要求,境外公司A股上市已不存在法律障碍。目前,在制度上尚存的困难主要是一些技术性问题,特别是A股监管法规较为严格、上市门槛高,对境外企业特别是大型蓝筹企业不一定合适,需要作一定的调整。还有就是适用会计准则的选择和调整。
目前,大量境外的大型优质蓝筹企业、成长性良好的新兴行业企业,都对来A股市场上市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国际板并不缺乏上市资源。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