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评估容易“做表面文章”;没有足够的信息公开支撑;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指标;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制度——为了掩饰采石场留下的巨大疤痕,某地把山上裸露的岩石、土丘用油漆刷成绿色;为了应付领导参观,某地投资2亿多元的“渗灌工程”从未使用,水池里面的“水管”都塞着木头……
“唯政绩是从”让部分地区政府的行为屡屡超出公众的想象力,如何科学地对政府行为进行评价,成为近年来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对政府进行绩效评估的实践在全国众多试点省市悄然展开。在12月21日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主办的政府绩效评估研讨会上,专家认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如何给政府打分仍然面临四大难题:政府绩效评估容易“做表面文章”,没有足够的信息公开支撑,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指标,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制度。
绩效评估不能做表面文章
“我们要追求的是什么东西,必须弄明白。”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刘莘说。
“西方国家通过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来判断组织到底有没有必要存在,整个政府办事的过程是否合理,执行人员、决策人员的比例是不是合适,在实践当中有什么问题出来。”刘莘介绍说,“说到底,是一种组织再造。”
“这和我们的目的不一样。”刘莘认为,“我们要的是一种跟随效果。今年是什么任务,从上到下推下去,我们用绩效评估的办法,让下级政府跟着这个任务走。”
“我们喜欢从上到下的推动改革,但是如果我们不把绩效评估这个事做实,变成一种弄虚作假,追求表面文章,最后会变成一场灾难,花了纳税人很多很多的钱。这种评估是没有意义的。”刘莘说。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柏乃认为,即使把绩效评估作为上级对下级施加压力的工具,追求类似应试教育的考核排名,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范柏乃介绍说,从2002年到现在,浙江省杭州市每年投入100万元,对53个部门进行评估。评估人员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和市民组成。评估结果每年都在报纸上公布。“宁愿排名错了,也要排名。作为政府成员,排在后面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他势必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国家行政学院领导人员考试测评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旭涛对此表示质疑:“即使是一样的分数,里面的内部绩效就完全一样吗?优缺点不一样,怎么改进呢?”他认为,评估的目的说到底,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余凌云指出,绩效评估是为了引导政府,实现良好行政。“指标体系有两个层面的视角:一是地方政府在中央上级政府眼中,是不是一个好的政府;其二,你这个地方政府是不是老百姓眼中好的政府。”
余凌云认为,现在中国的地方政府面临一个问题:怎么既迎合上级的考评要求,同时又获得地方公众的好评。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