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春秋航空董事长王正华对前途很悲观。他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预测说,2009年公司将全年亏损,且深不可测。
他没想到自己的判断错得离谱。今年11月底,春秋航空宣布今年盈利预期为1.2亿元。而去年的利润仅仅为2100万元。
65岁的王正华在5年前创办了春秋航空这家民营廉价航空公司。此前,他是上海市一个街道的党委副书记,1981年下海办起了春秋旅行社,率先打破地域限制、发掘散客资源,发展成国内最大的民营旅行社。
2004年前后,国内航空业管制放松,出现了民营航空公司的投资潮流。奥凯、鹰联等民营航空公司相继诞生。王正华也挤了进去。
时至今日,大多数民营航空公司都命运不济——东星航空破产清算、奥凯停飞、鹰联被川航收购,王正华的春秋航空却活了下来,它从2006年开始连续实现盈利,而今年的盈利预期更高达1.2亿元。
号称卖着国内最便宜机票(99元系列机票)的春秋航空,靠什么活下来的呢?
虚惊一场
去年9月下旬,一些王正华熟悉的面孔没有在伦敦召开的廉价航空年会上出现。燃油价格高涨让大航空公司处境艰难,更拖垮了一大批廉价航空公 司——美国边疆航空(Frontier陆空Airlines)、ATA航空、空中巴士航空(Skybus)、阿罗哈航空(Aloha Airlines)等纷纷申请破产保护,香港甘泉航空(Oasis)停飞,欧洲一些廉价航空公司正准备合并重组……这些接踵而至的坏消息让他心惊。
年会归来,黄金周过后第一天、10月8日下午2点,春秋航空破天荒地在隔壁航友宾馆会议中心最大的一间会议室召开了董事局扩大会议,主题是“全球航空业冬天,春秋怎么办?”
七八十人参加的会议一直开到晚上,中场休息时间大家去机场食堂打饭。
这次会议最后形成的决议是:管理层统一降薪30%,成立6个降成本委员会,从节油、采购、管理等方面尽可能地降低成本,电话费、差旅费等预算“拦腰砍”。此外,全公司上下展开了降成本措施征集活动,每个部门都从各自业务角度提交建议,半个月内总办收到了几百条计策。
譬如节油,飞机师们有自己的窍门,直飞比绕飞省,飞得高比低飞省,降落和起飞时多用地面电源,及时给飞机做机身清洁,光滑的机身减少空气阻力、也能 省油。乘务组则给飞机减重瘦身:飞机上没有任何杂志和报纸,根据航线距离带水,一般水箱只加到一半。发给乘客的瓶装水,也是按照数量来。多余的餐车、不用 的烤箱,内陆飞行用不上的救生艇全部撤下去。乘务员的行李箱,尽可能把尺寸缩小。哪怕是机上销售产品也定量,不足时通知地面,降落后补上。
在大规模的减成本运动之后,春秋航空的人才发现,想象中的金融危机却来得格外温柔。2009年初春运之后的低谷期很快过去,今年上半年春秋航空输送 旅客161.5万人次,同比增长40%,实现利润4000多万元,到了7月、8月份,经营状况更是前所未有的好,8月平均每一架飞机盈利300万元。
不少人觉得,金融危机让一些公司缩减差旅费用预算,带来所谓“廉价航空效应”,让春秋航空因祸得福。相比其他各家倒下的民营航空,春秋航空的幸运可 能还在于背靠上海这个好码头,有足够的客流量支撑。一个佐证就是,同处上海的另一家民营公司吉祥航空,今年也预计盈利5000万元。
虽然是半路进入民营航空,春秋旅行社和航空公司也可以相互支撑:第一年,春秋航空70%的业务是靠旅行社;第二年是60%,以后逐年递减。王正华说,以后旅行社业务的绝对数量会增加,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少。
王正华觉得另一个原因是,去年奥运的欠账今年还了——当时很多公务员不能擅离岗位,到今年暑假的时候把欠孩子的旅游账还回来。而自掏腰包的旅行,人们会习惯性地比价,一比之下春秋航空的价格优势就出来了。这才是春秋航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