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济为什么如此受伤?
第一,浙江经济以“块状经济、产业集群”为特征,龙头企业与区块内的配套中小企业存在产业链合作关系。同时,在块状经济内部,企业相互借贷、担保普遍。浙江商人们融资主要靠两个金融工具——高利贷和担保圈。以血缘、亲缘和朋友圈为纽带结成的融资担保网络一直是浙江商帮最深厚的商业文化传统之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连环担保圈盘根错节,把无数企业的资金链环环相扣地拴在一起。企业间的担保圈,在经济繁荣上行时期可以相互扶持、加快发展,到紧缩下行时期,某些企业资金周转不畅会引发更大范围企业的经营风险,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产业风险容易演变成区域经济系统风险。
第二,大型民企,政府在土地、税收、金融、司法保护等方面一意偏袒,导致企业竞争环境恶化,大型民企对政府的依赖性增加,患上了“类国企病”。与大型企业能够享受“小灶式”政策相异,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得到的是“普惠制”政策。基于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融资难,浙江采取的“金融输血之策”主要有二:竭力改善金融环境,为该省尽可能争取更大的信贷规模;调动充裕的民资,既“取之于民(民资),用之于民(民企)”,又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第三,粗放发展——浙江经济好比“豆芽菜”:迎着光的方向迅速生长,短时间就长得很高,但根基不扎实,又细又长,大风一起东摇西摆——而浙江制造业迎着国内外低层次需求快速增长,整个规模虽然很大,但附加价值、工艺技术水平较低,抵御风险的能力弱。这也正是浙江在本轮经济危机中反应最为激烈的主因。
浙江经济只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部分,其实浙江企业面临的问题在其他地区也或多或少存在着,根据以上分析,我给出金融危机下所有企业的一个处方:
“冬补”:在学习中“过冬;”
“冬练”:“三九”天是“练内功”的最佳季节;
“冬泳”:与寒流搏击,将让自己变得更强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