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你会考虑通过减薪、裁员这样一些压缩人力成本的途径来降低成本吗?
蒋锡培:人力的成本当然是一个很多企业面临困境的一个原因,但它不是主要的。如果你有足够的生产订单,非但不会裁人,肯定还要招人。然后,如果要使员工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工资和福利待遇是激励的最重要因素。
记者:对你而言,觉得当下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哪里?
蒋锡培:就外部来讲,最大的不确定性是全球的经济发展趋势很难估计,特别是我们对美国、欧洲一些国家的内部金融体系以及整个经济状况还不是太了解,信息不对称,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情况,会对中国产生多大的影响,这是最大的不确定。
但无论外部确定或不确定,企业内部一定是把“市场”作为企业的生存之本,企业的产品要能够赢得客户的认同,要有充分的竞争优势。外部是千变万化的,内部却一定要把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做好。
编者按:
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企业便感受到寒冬的残酷。
在去年中国企业领袖峰会上,柳传志曾不无担忧地告诉在座的企业家们,“我阅历不够,没经过这种危机,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发展”。今年2月初,这位早已隐退多年的老将便宣布重出江湖。这一举动似乎在向外界发出信号,联想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严寒的冰冷刺骨中,“如何过冬”成为众多企业家们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至少这是继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首次横扫全球、具备如此大规模杀伤力的经济危机。
然而不少学者却认为这很可能是一次天赐良机,而不是致命一击。周其仁指出,“最困难的时候可能是大转变的时机。”滕斌圣在题为《详解企业备战“过冬”三种方式》的文章中也持相同的论调,“改革开放30年间,这不是中国企业遇到的第一个冬天。在以往的几次冬天里,每一次都有企业倒下,但每一次都有企业仍然坚挺地屹立着,还有更多的企业在冬天过去后,发芽、成长……”
2009年,记者将零距离直面企业家,力图呈现他们应对危机时的心路、思想、决策、行动。这些企业家将涉及高新产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各色行业。本期的采访对象为长江商学院中国企业CEO课程首期班学员、远东控股集团董事长蒋锡培和长江商学院EMBA8期学员、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王芳。
企业要顺应潮流,不能逆势而为。它只能在大环境中,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
他坦率地承认自己面临压力,尽管他没有必要对我们足够坦诚,外部世界的变化已经让这名中国南方商人目眩。他并没有假装自己能够搞懂引发经济危机的全部那些东西。他说,“我们对美国、欧洲一些国家的内部金融体系以及整个经济状况还不是太了解,信息太不对称。”
华尔街的把戏对于一名中国制造商而言过于高深。当然这也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连巴菲特都坦诚自己对华尔街的很多工具目瞪口呆。奥马哈的圣人抱怨说,金融衍生产品让投资者难以理解大的金融机构,让人“彻底迷失”。而且,“实际上,最近的一些事件揭示出,那些供职于主要金融机构的CEO或者前CEO们,也没有能力去管理一个拥有如此复杂和庞大的衍生产品的生意。查理·芒格和我也在这个倒霉鬼名单中。”
“在我了解你之前,我还更喜欢你些”,巴菲特引用一首乡村民谣的歌词说。不过对于这名中国制造商而言,事情无关“喜欢”与否。更重要的是他要看着自己公司的销售额下降和回款速度下降,以及,天知道还有哪些问题。
只是作为一名公司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他不能表现出自己的任何焦虑,他要像法俄战争时期的拿破仑一样,四处巡视,安抚手下的将军和士兵去忍受俄罗斯大地的严寒。“皇帝和我们在一起”,当拿破仑出现在前线时,法国士兵们总会抬起疲倦的头颅,像看天神一样注视这位危机中的天才人物。
蒋锡培正是这样做的。我看着他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同公司员工谈笑风生,做出关于未来的许诺,临别时激励般地拍拍肩膀。他要在不确定的时代为自己的下属们提供信心和确定感。对他自己而言,这也是惟一的确定因素:你只能做好自己应当做的事。其他事情,就交给奥巴马、布朗和胡锦涛考虑好了,他称之为“我们所拥有的明智的世界领袖”。
在过去的时间内,他已经成功地带领自己的公司度过了无数危机。已经广为人知的是,他通过几次改制让自己和自己的公司强大起来。他是善于把握风向变迁的高手,至少从商业轨迹上来看,在审时度势并且做出变化方面,他从未失手。这一次,他还在继续这样做:捕捉风向,做出变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