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医药长子”之痛
来源:河北日报 更新时间:2009/12/14 10:40:00   
>> 相关新闻链接
·石家庄新商业副中心将现身东南商圈 ·廉价航空拉低石家庄票价
·冬季洗澡避免着凉 ·学会三个三 一生都乐观
·养胃护胃步步到“胃” ·石煤机钻王牌气动锚杆钻机出口俄罗斯
·深泽倾力助重点企业回暖 ·新民居建设拓宽经济发展空间
·元氏“两驾马车”拉动工业快速发展 ·名人代言医疗广告明年禁播

    除了青霉素,华药还能干什么

    “除了青霉素,华药还能干什么?”这个异常严峻的课题一度摆在华药人面前——— 当家产品的利润越来越少,怎么办?

    痛定思痛,华药在结构调整的道路上苦苦求索。“九五”期间,华药投资20多亿元进行了13个新产品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试图改变“青霉素独大”的单一产品结构。“十五”期间,面对困境,华药又提出“四个转变”,力争到2005年实现制剂药、原料药平分秋色。这其中3项都涉及到产品结构调整:由原料药为主向原料药与制剂药并重转变;由抗生素类产品为主向抗生素类产品与非抗生素类产品并重转变;由青霉素类产品为主向青霉素类产品与非青霉素类产品并重转变。

    大豆异黄酮、番茄红素、利乃沁、欣靓……随着张千兵的介绍,记者一再感叹:“真想不到华药除了青霉素,还有这么多好产品!”“可是,目前青霉素仍然是华药发展的‘晴雨表’,以青霉素为主的原料药依然占了大头。”张千兵列举的一系列数字,足以说明华药产品结构偏沉的现状:2008年,华药销售收入60多亿元,其中抗生素的销售收入占到67%。而同行业一些大企业这一比重仅为30%左右。同样位居全国制药行业前列的几家药企的销售额相差无几,但由于附加值较低的原料药比重过大,导致华药的利润屈居其后。

    10多年过去了,为什么多次调整产品结构,初级产品的比重依然如故?“一方面是国企包袱重、资金严重缺乏、体制机制不活,调整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新产品市场开发不尽如人意。但更重要的是,受惯性思维束缚,感情上对青霉素难以割舍。”张千兵坦言,从根本上说,华药不缺少新产品开发的技术和人才,缺少的是敢于自我否定的精神、放下架子的勇气。

    以青霉素粉针剂为例,华药年产23亿支,拥有全国最大的产能。因为还有钱赚,华药人一直不肯轻言放弃。“青霉素日子好过时,谁肯去投入?去创新?”

    华药拥有500多个制剂品种,即使只做好其中的1/10,其面貌也将大为改观。但事实却是,在结构调整的路上,一旦市场回暖,怀有“青霉素情结”的华药总是会走回头路,重拾青霉素,进行大规模生产。“这毕竟是我们最熟悉、最顺手的产品。”“我们生产低廉的青霉素出口到印度,印度却制成高端药品再打进国内,我们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现在,青霉素技术门槛很低,连农民都能干!”华药股份公司规划科技部部长段宝玲的一席话,引人深思。
解放思想,冲出“围城”

    华北制药=青霉素!

    50年来,这样的思维定势几乎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在国外,仅仅从事原料药生产,没有终端产品,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制药企业。”段宝玲说,而且,“华北制药=青霉素”这样的理念,使华药遭遇品牌外延过于狭窄的尴尬。

    如今,说起石药,人们知道果维康、恩必普、欧意;说起以岭,人们知道通心络、连花清瘟胶囊。而说起华药,除了青霉素,几乎很难让人想到其他产品。

    50年锻造的华药品牌渐渐不被众人熟知,特别是随着国内众多新锐药企的崛起,其“医药长子”的地位逐渐丧失。

    “华药遭遇的困境,让人痛心。如果继续将企业命运维系在青霉素单一品种上,只能导致华药再次错失发展良机。”张千兵言语间充满了危机感,企业重组、新医改,都是华药转型的难得契机,“华药再也耽误不起了!”

    “冀中能源重组华药后,当务之急就是要带领华药快速转身!”董事长王社平描绘的“新战略”蓝图,让数十年与青霉素打交道的华药人耳目一新——— 2011年销售收入100亿元,2013年200亿元,2015年300亿元。

    两年之内销售额超过100亿元,仅仅靠卖青霉素等原料药,无疑是天方夜谭。“华药的明天,决不能再在青霉素这一棵树上吊死,决不能再与竞争对手在初级市场拼杀。”经过阵痛的华药人已然明白,如果把青霉素比作大白菜,今后他们要做的就是精菜、细菜。

    开发新产品是华药能否焕发青春的关键。在“新战略”的引导下,逐步缩减青霉素粉针业务,华药终端制剂建设正在快马加鞭。10月18日,投资20亿元的新型头孢项目开工。同时,总投资110亿元的华药新园区,致力于开拓生物制药、抗癌药、免疫抑制剂等高端领域,力争3到5年,华药全面实现转型升级。

    “未来,华药的招牌产品肯定不再是青霉素,而是一系列主打高端市场的王牌产品。”张千兵对此信心十足。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