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到底是哪些经济现象释放出了通胀预期的信号呢?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未来一年中国经济的宏观政策总基调如何确定?《经济半小时》栏目在会议召开之前,对国内百名经济学家企业家展开问卷调查,主题就是通胀离我们还有多远?
这也是目前国内经济界最为关注的话题,因为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引发资产泡沫,将给中国经济走向复苏带来巨大难度。那么,目前到底是哪些方面释放出了通胀压力的信号?
我们的第四个调查问题是,您认为当前哪一个经济现象最能表明通胀的阴影,有43%的被调查者认为股市、楼市等资产价格疯涨最能表现通胀的显现;有31%的被调查者认为水电油汽及蔬菜、食用油价格普遍上涨反映了通胀压力;18%的被调查者认为答案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涨,8%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热钱流入规模创历史新高。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所以现在全国各地大规模的房地产投资,和居高不下的房地产价格,还有更加强烈的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的预期,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事情。”
美林中国区行政总裁刘二飞:“我觉得对老百姓,对通胀,对社会,影响最大的还是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影响我们中国13亿人口,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些日用品,我想大宗商品肯定会传导过来。”
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证明,许多快速增长的经济体都必然伴生一定程度的通胀。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保8已无悬念,明年有望驶入更快的轨道。如果通胀来临,是否值得我们为此担心呢?于是我们向百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提出了第五个问题,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保持在两位数,您认为明年哪一个通胀率是可以接受的,而不会对中国经济带来较大损害?结果有19%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胀率在1%到3%之间是可以接受的,62%的被调查者认为在3%-5%之间是可以接受的,15%的被调查者认为在5%-7%之间可以接受,而有4%的被调查者认为能够接受7%-9%的通胀率。
经济学家成思危:“如果人民群众收入的增长超过了通货膨胀率,那这个通货膨胀并不会给人民群众带来实际的损失。”
记者:“您认为像3%—5%温和的通胀,实际上对经济是无害的。”
经济学家吴敬琏:“这是无害的,但是要稳定,不要大起大落。”
经济学家成思危:“5%以下的通货膨胀是可以接受的,但超过15%,那就是非常严重的。”
记者:“那我们会超过么?”
经济学家成思危:“从现在看,那还不会超过,这实际取决于我们各方面的政策,我个人希望明年能把通货膨胀控制在5%以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9%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有一个3%—5%的CPI的上升,这在我们经济来讲,无论是从增长还是从就业还是从其他方面来讲,可能都是能够容忍的,当然了,你9%的增长,3%的CPI的涨幅这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搭配。”
就我们目前看来,通胀仅仅还是一个预期,但各种信号也在提醒我们,通胀的压力并没有消除,对预防通胀不能掉以轻心。
这也要求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提早对通胀做好准备和防范,消除形成通胀预期的因素。不过,我们也很想知道,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对通胀的承受能力到底会有多大?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对于中国经济目前的这么一个情况,绝大部分家庭脱离了基本的温饱的阶段,如果我们的物价和服务产品的价格有5%以下的上升的话,应该说绝大部分的家庭是有承受能力的。”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