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法国《回声报》11月19日发表文章,题目是“世界工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摘要如下:
官方统计数据和企业主切身感受都指向一个结论: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世界工业正经历严重的产能过剩危机。在情况最严重的今年夏天,美国工厂的平均开工率只有68%,创下1967年以来的新低。
美联储周二称,10月份这一比率已回升至71%。据欧盟统计局统计,欧元区的工业产能利用率也开始缓慢回升,3个月内由69.6%回升至70.7%,但仍处于历史低位。
到底出了什么事?其实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在繁荣时期,为了满足不断攀升的需求,许多企业增加投资以扩大生产。但随着衰退降临,形势改变了。新的工厂破土而出,而需求总量却在下降。海运市场就是一个例子。在国际贸易黄金期,货运代理商大量订购新船。但当船只交付的时候,市场却发生了逆转。马士基轮船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全球集装箱货运量将下降10%。随着供给的增加和需求的下滑,货运价格已经下降30%。
几个月前,普遍恶化的趋势暂时告一段落。一方面,在补充库存和中国刺激计划的拉动下,全球需求出现回升;另一方面,产业界开始缩减生产规模,关闭了一些开工率过低的工厂。
但这一趋势仍面临着一些限制。首先,关闭工厂不仅存在经济成本,还有社会和政治成本。在法国,政府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援助的条件是后者不能关闭任何工厂,哪怕是开工率严重不足的工厂。冶金工厂同样也很难关门,原因是政府要求它们必须结清巨额的污染治理账单。
其次,如果其他地方仍不断有新工厂投产,欧美缩减产能的举措很可能就是白费力气。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在新兴国家、中国和中东地区,生产计划继续满地开花。卡塔尔石油公司刚刚宣布将和中海油合作,在中国和越南新建两家石化工厂,项目总投资为98亿美元。一位业界人士说:“中国不计后果地投资,把过剩产能输入全世界。”
综上所述,产能过剩危机对新兴国家的影响有限,但却加快了欧美国家的去工业化速度。来自法国外贸银行的帕特里克·阿图斯忧虑地说:“欧美政府想要重启工业化,但这非常困难,甚至已经不可能。欧美缓慢的经济增长加上生产成本的差距将使工业向新兴国家转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编辑:刘瑞常)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