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提要
把有限的财政资金优先用来建设学校、医院等公益、民生设施,而把政府办公条件的改善放在次要的位置上量力而行,本是我们党执政宗旨的要求和体现。如果仅仅是自身甘居陋室而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福祉,还远远不是一个负责任政府的称职表现。真正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兢兢业业、实实在在为群众谋福利、办好事,才是一个政府的“最好形象”。
河北省大名县政府的办公场所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平房,一用就是50年,在大名流传着一句话:“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高的大楼是医院,最破的房子是县委县政府大楼。”(《中国青年报》11月23日)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来社会上种种议论,有人赞赏有加,有人却认为是“政治作秀”。
这样一个普通事件引来如此之多的反响,显得有些不太正常。虽然大名县政府办公条件的简陋出乎很多人的想象,但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仅有的个例。以笔者各地采访的个人经验来看,虽然条件较好的政府大楼并不罕见,然而简朴甚至“寒酸”的政府办公处所也绝非稀有。从媒体报道的情况看,仅在河南省一地,70%左右的县委、县政府大院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以前,兰考、滑县、民权等县的县委县政府大院更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平房,甚至媒体还报道过河南卢氏县委的土坯房办公室。而国内有些省市政府多年都在旧楼中办公的情况也是司空见惯。因此,一提到政府办公大楼,就和“豪华”、“气派”乃至“奢侈”相联系,甚至自觉不自觉地联想到媒体上曝光的“小白宫”、“小天安门”之类,其实也是某些人一种不正确的心理定式。
大名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农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国家级贫困县。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有限的财政资金优先用来建设学校、医院等公益、民生设施,而把政府办公条件的改善放在次要的位置上量力而行,原本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就是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辖区百姓生活还不富裕,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尚不完备的情况下,政府机关不急于修建新的办公大楼,正是我们党执政宗旨的要求和体现,不但合情而且合理,更谈不上什么“政治作秀”。
退一步说,即便是“作秀”,从公众的角度看,这样历经多少届班子、持续几十年的“作秀”,实在也是大可欢迎。与少数地方政府不顾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不顾当地财政收入实力,一味热衷于建造豪华政府大楼的错误做法相比,大名县政府机关几十年安居陋室,无疑值得赞赏和提倡。有网友提出,在破房子里办公并不代表官员的品行一定清廉。的确,现实生活中“穷庙富和尚”的情况并不鲜见。比如河南卢氏县委的土坯房办公室中,就出现过杜保乾这样的大贪官。然而官员的个人品行和改善办公场所的公共决策毕竟是两回事。无论从哪个角度说,大名县政府体恤民力,在自身办公条件上克勤克俭总归是一件好事。
当然,从另一方面看,公共舆论对于这一事件的不同议论是值得重视的。其所以有这些议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反映了公众对于政府的期望。公众期望于政府的,不仅仅在于他们在什么样的场所办公,而更在于他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和能力工作,给他们的服务对象——人民群众带来了怎样的实实在在的福祉。热衷于修建楼堂馆所,先天下之乐而乐,固然为公众厌恶和鄙视,而仅仅甘居陋室却执政业绩不彰,同样不是一个负责任政府的称职表现。事实上,绝大多数老百姓并不苛求政府一定要在“最破的房子”里办公,他们热切期盼的是自己的政府能够真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头、放在首位,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兢兢业业、实实在在为群众谋福利、办好事。只有这样的政府,才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最好的形象”。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个人修养来说或许已经足够,然而作为负有公共责任的每一级政府,还必须做到心怀百姓、为民造福。有人称住在最破房子里的政府就是最牛政府,而在我们看来,自己的房子破,百姓的房子也破,不能算是好政府;自己的房子好,百姓的房子也好,可以算是好政府;而自己的房子破,百姓的房子好,那才真正有资格称得上“最牛政府”。(洪良)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