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未来或有一种钱叫“碳货币”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09/11/24 15:35:55   
>> 相关新闻链接
·阿根廷对中国产抽油井传送设备采取反倾销措施 ·新加坡知名学者郑永年:国企扩张应有边界
·曾庆洪: 广汽很有希望成为五大汽车集团之一 ·增加供给抑制房价是个极大误区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步入关键五年 ·最火热的市场将面临最大风险
·电价改革须考虑社会整体福利 ·我国家电召回制何时到来
·“地王”为何敢于高价拿地? ·银监会:商业银行年底前信贷投放要量力而行把握节

    新闻提示

    2005年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让碳交易在近几年蓬勃发展,也催生出金融界“碳货币”的概念。如今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在即,新的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协议或将出炉,这必将推进世界范围内的节能环保浪潮,也为碳交易市场和“碳货币”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企业该如何参与这个新兴市场的角逐?“碳货币”又可能为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哥本哈根会议——为“拯救人类”而开

    1997年,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获得通过。其后逾10年的时间里各国在环保和节能减排上做出了诸多努力,但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紧张形势依旧严峻。

    研究表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将使2100年全球气温上升约1.1—6.4℃,而本世纪末海平面则可能上升1米左右,众多岛国和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此外,气候变暖还可能带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大量物种灭绝、疾病肆虐等后果,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与此同时,世界能源,尤其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石化能源的紧张状况则不断增强。据统计,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200年内有枯竭之虞,而煤的余量也很有限。世界经济面临能源选择的“十字路口”,如何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议题。

    在此背景之下,联合国气候会议将于今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192国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将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此次会议具有划时代意义,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机会”。

    此前有科学家表示,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须在1990年基础上削减80%,才能避免出现最糟糕的破坏,而《京都议定书》只呼吁到2012年工业化国家的排放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6%到8%。所以一旦新协议顺利达成,全球碳减排量势必达到新的高度。

    碳交易蓬勃发展催生“碳货币”

    全球范围内的碳减排不仅有利于延缓气候变暖,实现节能环保,也催生出一个新的名词——“碳货币”。

    长期来看,“碳货币”指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可能会在 “碳本位”上重建,即让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继黄金、白银、美元之后的另一种国际货币基础,将“碳点”货币发展为一种新的超主权货币。

    “碳货币”概念是在全球碳交易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被提出的,而碳交易模式则源自《京都议定书》,它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碳交易。碳交易的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

    《京都议定书》规定工业化国家到2012年减少至少5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其中至少25亿吨的排放目标来自于减排权交易,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由此获得的减排量用于履行发达国家碳减排义务。

    目前碳交易市场渐趋成熟,国际碳市场在《京都议定书》生效短短几年来呈现爆炸式增长,世界银行统计显示,2008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扩大了一倍,高达近1300亿美元。据英国新能源财务公司2009年6月的预测报告,全球碳交易市场2020年将达到3.5万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企业和个人参与助推“碳货币”发展

    相关专家表示,现阶段实现以“碳货币”作为超主权货币的构想还相对遥远,目前较为可行的是先借助碳交易的巨大市场前景助推国际货币多元化。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被许多国家看作是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碳货币”的出现与发展不啻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机遇。而人民币要想搭上“碳货币”这趟快车,还有赖于中国企业界对碳交易的积极参与和创新。

    很多企业家或许想不到,自己种的树有一天可以变成现钞,而这正是一些中国的市场冒险者正在尝试的新的财富积累方式。据报道,在浙江温州,一些企业家已经“试水”绿色碳基金项目,通过企业的自愿捐资造林行为,提前储存“碳信用”。这种碳基金与公益性造林基金相比有着根本不同, 它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未来参与碳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自愿交易市场”的平台。这是中国积极发展碳交易市场和创新碳交易模式的良好尝试,只是相关计量标准和第三方认证机构仍有待建立。

    《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全球碳交易体系三种机制,只适用于国家和企业之间的碳排放权买卖,而个人参与碳交易市场,让碳货币“进入寻常百姓家”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据了解,2009年7月,韩国开始在全国家庭和店铺等非生产性单位全面开展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二氧化碳储值卡”计划。根据这一计划,活动参与者将根据使用的水、电、煤气等的节约量,换算成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获得相应点数的奖励,每个点数最多可获得相当于3韩元的储值额,储值额可以作为现金使用,也可以用来缴纳物业管理费,或兑换垃圾袋、交通卡、停车券等。

    “想像在一个碳成为货币的国家,我们的银行卡里既存有英镑也有碳点。当我们买电、天然气和燃料时,我们既可以使用碳点,也可以使用英镑。”英国环境大臣大卫·米利班德的设想或许不仅仅是一个梦想。



责任编辑:cprpw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