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午 (安邦分析师)
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出来之后,不管是市场、学者,还是政府高官,都一致认为中国经济今年“保八”已不在话下。而在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中,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火线出炉应该说是功不可没。然而,在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下,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所加剧的产能过剩“沉疴”也开始浮出水面。
近日,工信部、发改委、环保部等多次召开会议,集体商讨如何解决未经批准和未被完全批准的钢铁项目的问题。在保增长大背景下,国内钢铁行业未获批准擅自开工的现象非常普遍。现在看来,政府已经开始重新审视钢铁政策的正确性了。据悉,有专家向工信部建议,《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关于2011年底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的强制标准,不太适合长材生产企业、管材生产企业。这一建议目前已被工信部采纳。
在我们看来,这显然不是钢铁一个行业的问题,现在钢铁行业规划率先进行修正后,估计其他产业振兴规划中的一些产业也将步其后尘,重新进行部分调整。实际上,由于经济复苏形势的向好,今年“保八”已经无忧,中央宏观调控方向开始从保增长转向调结构的势头愈来愈明显,近期国务院从土地、信贷、环保等方面大刀阔斧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行动就是最好的答案。
继4万亿刺激计划之后,从今年1月14日到2月25日,在短短40多天的时间里,国务院连续出台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石化、轻工行业、有色金属、物流业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由于时间仓促,很多规划沿袭了之前的一些中长期规划纲要,其中存在着不少的方向和定位问题。从内容看,是有一些重投资、轻消费,着眼于从供给方面来加大政府投资力度,这与4万亿投资汇成一起,令不少产业本已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峻。当然,产能过剩的“沉疴”并非只有钢铁行业,就连目前国家正大力提倡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也上了工信部和发改委的“榜单”(虽然科技部已经提出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时间为2009年至2011年的3年时间,但一年时间即将过去,一些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现在又不得不开始调整规划当中的一些政策了。这种“救急”刺激政策的后遗症会由谁来买单呢?从过去的情况和现实政策走向来看,还没有完全跟上政策节奏和经济复苏步伐的民企,恐怕又要承担这些调整的风险了。所以,我们想提醒:部分产业振兴规划的调整,不能随意将产能过剩之名加在民企头上。因为政府的4万亿投资刺激之后,经济能否继续健康发展,还得看民间资本能否有效跟进。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