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销售人员,永远不要让“业绩说话”!
来源: 网易财经 更新时间:2009/11/17 16:08:52   
>> 相关新闻链接
·韦尔奇的员工管理 ·硬气许家印
·魏文彪:完善医保制度才能减少骗保 ·海瑶:垄断行业成了官员自留地?
·付克友:新能源“过剩说”背后的利益之争 ·杨小刚:山西对煤炭重组的辩解没道理
·陈宁远:奥巴马或许不知中国有B股 ·左晓蕾:国际贸易失衡症结从来不是人民币汇率
·余以为:增强人民币购买力有助于均衡发展 ·陈青蓝:人民币不能和美元一起堕落

    “永远不要让资本说话!”这是马云在《赢在中国》第二季对选手的忠告。马云的意思大概是说,资本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人为资本服务。同样的道理,永远不要让“业绩”说话,“业绩”是为销售人员服务的,而不是相反。

    很多刚进入销售行业的年轻人,满怀希望,一腔热血,要证明自己。他们唯一可以想到的就是:用业绩证明自己。实际上,几年之后,能用业绩证明自己的销售人员寥寥无几。

    总想着用业绩来证明自己的销售人员,想法很单纯,可以说是有理想,有信念的人,但很多也是“不通世故”的人。这样的人,在很多企业基本上寸步难行。很多时候,业绩的好坏是可变的,甚至是没有标准的。

    业绩说话是“悲剧”

    看过《潜伏》吗?里面的悲剧人物莫过于李涯。李涯在延安做卧底败露,进入军统天津站。 如何能够在新的环境中站得住脚,李涯采用了他认为最简单有效的做法——让业绩说话,这是主流社会最拿得上台面的价值观。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解放区还是国统区,爱岗敬业努力工作总是老师教育学生、家长培养孩子、领导激励员工的不二法宝。其实所有价值观的教育都是理想教育而非现实教育,所有的成长都是每个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通过实践寻找平衡的过程。

    李涯相信自己的才能,相信他总会用自己的业绩证明一切,但别人不给他这个机会,入职两年,一事无成,面对同事的敌意,领导的不理解,备受挫折的李涯坐在办公桌前潸然泪下。

    忠于组织,才干卓著,廉洁奉公,睡在办公室,吃在大食堂,除了工作没有任何业余爱好,在任何一个组织中,李涯们都是最理想的员工,但却并不都是每一位领导理想的下属。在任何一个组织中,那些担当领导职务的人大多是因为他们能够给组织带来更多的价值,而不是比其他人更忠实于组织。遇到吴敬中这样的领导是李涯的不幸,他们对员工的评价在于能够给自己而非组织的价值。余则成却洞悉这个职场潜规则,自然会成为领导的心腹。而李涯这样的员工虽然可以成为骨干,但永远不能成为心腹。骨干的意思是,在工作中你会得到充分的授权,承担巨大的责任,但在分享成果的时候常常被忽略。

    李涯是一个典型的相信业绩就是一切的“销售人员”,但却最终在郁闷中被当作了替死鬼,出师未捷,寸功未立,却身先死了,真是典型的悲剧。

    这样的悲剧还少吗?

    看透问题本质

    身在一个组织中,要有清醒的认识。首先要适应公司的“文化”。所谓公司的文化就是公司的特质、制度或约定俗成的一套有形和无形的东西,甚至包括潜规则。不适应的人很难获得机会和发展空间。

    很多年前,刚从学校毕业的那会,去第一家公司应聘,数十人中只录用了包括笔者在内的两人。工作一段时间,一个偶然的机会,人力资源部的经理对我说,有很多人很优秀,最后为什么会选择你,是因为感觉他们不合适,不适合公司的文化。这个“文化”可谓意味深长。

    有人说,组织是不能背叛,也不能对抗的。笔者认为,组织也是“靠不住”的,唯有洞悉其中奥秘和“潜规则”的人,创造冷热价值,才能获得精彩和洒脱。看到这里,某些道貌岸然的君子们肯定要拍砖了,因为违背了主流价值观嘛。但笔者还是要说,因为在一个组织中,看不清或搞不清状况,只能成为牺牲品或阻碍发展之人,对自己对企业都没有好处。创造价值,也不是业绩就是一切,很多时候,业绩会改变利益的格局,打乱固有的秩序,也未必就是好事。

    让别人说话

    公司各种利益关系的处理,有时比业绩厉害多了。在公司总部的职能部门中,很多人对销售工作并不是很了解,或者并不关心。对于要他们配合的事情,不是推来推去,官僚气息严重,就是拖拖拉拉。他们的观念中,很简单:销售嘛。不就是卖东西,有那么难?!

    记得一个财务人员跟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她说:XX费用不能报,不要以为你们常驻外面,出差在外很辛苦。出差,在她看来就是两个字,可这两个字的背后是怎样的辛酸和孤寂呢!对于类似的事情,不需要争辩,因为发生在职能部门身上的诸如此类事情太多了。你争辩就会得罪很多这样的人。最后,你发现,出差在外就更难了,这个组织的职能部门就成了“相关部门”了。

    不争,是为了获得支持,毕竟他们和业务系统没有直接的冲突和竞争关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可以融洽关系,获得口碑,也好啊。

    有些时候,相关部门看不到,一旦出现影响你命运的事情的时候,又会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一句话,可好也可坏。所以,低调、低调,小心驶得万年船。

    业绩有多重要?

    改革总是艰难的,就算改变也非常不容易。作为一名销售人员,第一条就是适应,适应环境,适应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以及潜规则。第二条是忍受,忍受相关职能部门的你不理解,甚至是“歧视”;忍受长期出差的煎熬和家庭矛盾。第三条是选择好位置,不要站错了地方,否则在这里就没有机会了,不再多说。第四条才是你的业绩,这涉及到方方面面,就是前面讲到的清醒的认识,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当然了,个人素质、技能以前也讲的很多,也有专门分析,就不在这里啰嗦了。

    有一段被庸俗化了言论: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你可以说,不思进取,庸俗,但很多情况,说明了这段话的真实性。世故也罢,庸俗也罢,知道总比蒙在鼓里强啊。

    业绩有多重要?不言自明。



责任编辑:cprpw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