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孙立坚:奥巴马会接受中国战略吗
来源:博客 更新时间:2009/11/16 14:26:11   
>> 相关新闻链接
·二手婚庆用品网上热卖有隐忧 ·“健身中心”为何接连倒闭?
·河北省8城市入选“中国软实力城市200强” ·食用果糖过多会增加患高血压风险
·公积金建房将在30市开始试点 ·冰雪热了“雪经济”
·唐山电动汽车城动工开建 ·乐亭冀东最大果蔬原浆企业投产
·河北省水泥产能过剩显现 ·枣强牵手河北农大建高效农业基地

    如何面对上述“中国国情”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去做强我们最为关键的金融产业,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走出“被动的局面”,已经成为“后危机时代”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我们也看到,中国政府目前正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付诸行动、努力在探索增长方式“良性循环”的有效机制:

    一是通过“做强金融”来提高我们民族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改变过去中国因为缺少强大的研发能力、自主品牌、国际认可的专利等“杀手锏”的“拳头企业”(大企业往往做不到),而使我们在国际商务中无法争取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定价权”、“谈判的主动权”和“货币主导权”这样尴尬的局面,当然也谈不上具备产业结构优化的微观基础。所以,最近政府推出的扶持和培育这类高增长高附加价值企业的“创业板”,就是想强化自主创新,以此推动产业结构逐步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二是通过“做强金融”,来试图改变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垄断格局,以提高我们自己管理财富的主动权和专业化能力。最近,以人民币国际化为最终目标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充分体现了国家重视“金融发展为产业资本和个人财富提供可持续和稳定的增长源泉”这一大国的发展战略。尽管这方面的目标实现确实让人感到“任重道远”,但是目前中国政府则是通过参与或推动更广范围的国际金融合作,来弥补自己眼下“单薄的金融力量”的缺陷。

    三是通过“做强金融”,让我们的投资团队和优质企业“走出去”,以提高中国外汇储备的利用效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中国人口红利的优势存在和制造业的集聚以及规模效应的发挥,国际舞台上中国产品的竞争力还会继续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创造更多的财富价值。而这些财富价值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由人民币这一国际货币的新成员所替代。因此,如何使用和管理好我们的美元外汇储备、保证我们有效的技术引进和生产资源稳定的供给,从而为我们企业的做强和大众消费质量的提高贡献力量,这可能也是当前“做强金融”所需要考虑的最紧迫的课题之一。

    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政府现在所推进的上述这些“后危机时代”的大国发展战略,是在尝试第一个吃螃蟹的滋味。因为我们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时间,而相关的汇率和利率暂时还无法完全市场化,但我们为了尽快站上产业链的价值高端(上游和下游),“金融创新”和“金融开放”是不可或缺的条件,那么,这类尝试会不会出现由于我们自己抗风险能力的衰落而遭遇到像97年东亚遭遇过的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而且,创业板因为没有很好的专业化投资团队的支持和缺乏激发企业家创新热情的商业环境,半途而废夭折的案例比比皆是(世界上只有美国纳斯达克和英国的AIM市场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细细揣摩)。另外,东亚很多出口导向的国家,即使日本和韩国,也没有摸索出一个与制造业(它标准化程度高,需要资金等生产成本相对稳定和低廉的发展模式)匹配的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它差异化程度高,需要金融资产价格自由变动)运行模式!97年的东亚危机和日本上个世纪出现的金融泡沫的崩溃,都说明了他们尝试发展金融来支撑制造业强盛的战略以失败而告终(直到今天日本还是担心放弃“零利率政策” 会导致汇率的增值压力过大而使自己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而美国则干脆把大部分的制造业都移到了海外适合标准化生产的国家和地方,而努力维持自己国家创新和金融共同发展的匹配增长模式。最近美国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和与之对照的新能源、生物科技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视都说明了美国政府在进一步寻找自己下一轮增长模式上的“技术优势”。当然,美国今天的“苦恼”是技术没有跟上,金融没有稳定,所以,奥巴马只能用增加国内投资和积极出口的短视行为来间接地向外推进贸易保护主义,以转嫁国内大众由于就业和生活环境的恶化对现任政府的抱怨情绪。

    而且,除了这一类"供给瓶颈"要素外,还有一类制约中国人口红利产生有效市场的“需求因素”。事实上,影响中国今天市场内需不足的障碍主要有三个:一是有消费愿望但没有消费能力的问题,今天通过发展村镇银行扶持农村的城市化、工业化的方式来解决广大农民工的就业机会,正是释放这种消费能力的关键所在;二是有消费能力但不愿消费的问题,今天通过深化金融体系建设以确保社会保障和福利资金的正常运营是解决中国居民自己过度金融投资以达到“自我担保”效果的又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三是有消费能力而且有消费愿望但无法实现他们所渴望的消费方式。今天,常常能看到中国的富人们在海外市场潇洒走一回(走几回都有),他们在海外对名牌产品的“ 慷慨消费”让西方人都大饱眼福,可是,这种消费并没有能给中国本土企业和中国消费者带来利润和就业增长的良性循环。即不能够实现健康的收入再分配格局—— “富人们”给为他们服务的“穷人们”带来更多的财富,以提高全民整体的有效需求。也就是说,这部分没有后顾之忧“富人阶层”今天选择的消费产品,在中国市场常常是无法得到满足的。这里有我们金融体系扶持创新类企业不足的问题,有厂商产品的定位问题,有我们自身品牌不过硬的问题,也有我们产品的诚信不到位的问题,等等,当然有些消费品的供给虽然能够实现,比如高档的住宅楼,但这种对两成富人的高档住房供给可能会带来八成中低收入的生活成本增加的问题,解决不好后者的问题,不仅是内需不可持续,而且会破坏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寻找没有负面影响的刺激富人消费的模式是中国目前这种特有的经济结构下必须接受的一个重大挑战。它比单纯地向富人征收高额的税收,比如开启遗产税(产权没有明晰的情况下很难操作)效果会更快些,毕竟很多富人在原始积累过程中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正是其中一批批当初的企业家的努力才推动了中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于是,提供富人想消费的东西而又不会增加其他人的麻烦,是中国新增就业机会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美共建的上海迪士尼乐园也许提供了解决中国富人消费模式和缩小中美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双赢”范本。

    总之,克服上述“中国国情”所带来的种种困难,重视“金融做强”的“中国战略”,是中国经济在“后危机时代”转型过程中所将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需要决策部门、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生产单位和研究机构抓紧时间、共同探讨,拿出打破垄断和变革制度的勇气和智慧,去尽快建立适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大国增长模式”。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