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企业应对市场波动、提升灵活性的有效手段,也是中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一直是创新的主体,民企和国企,应该依靠谁来创新呢?
昨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资新动向·2009南方论坛”上,包括国内著名经济学家樊纲等在内的多名专家学者以及国企老总就此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谁的创新更牛?
很多观点认为,民营企业船小好调头,是创新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而国企往往因为躯体庞大而反应迟缓,同时由于占据了垄断资源而惰于创新。
美国的情况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创新发明是在小企业实现的,小企业的人均发明创造是大企业的两倍。并且中小企业对科技进步也有很大的贡献,美国的高技术公司在起步阶段通常都是中小企业。在中国,中小企业几乎都是非国有企业,其中民企无疑占了主体。
就创新而言,“国企相对于民企,可能在一些地方有弱势,但是有些地方有优势。”樊纲表示,国企人才优势比较明显,这是创新的核心资源。
樊纲说,这些年国有企业相对比较稳定,收益、社保比较稳定,作为国企职工不管是意识形态还是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荣誉感等,平均起来都要优于民营企业。“同等行业比较起来,国企的人才素质、文化素质、教育水平都相对高一些。”
此外,资金实力也是民企的创新短板。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与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日前联合发布的《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国有控股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的创新比重高于集体和私营企业,也明显高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应当看到,国企的创新能力已经逐渐杀出一条血路。
国企更擅长基础性创新?
广晟公司董事长李进明认为,就短期而言,相比民企,国企一般机制较为完善,且规模都比较大,运行稳健。这就决定了其对市场与技术的反应能力可能不如民企。“民企往往是老板一拍板就可以立即做,而国企还要层层申报。”
“国企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形成比较长远的战略目标。”樊纲表示,国企在自己发展时,可以不太顾及短期利润率的回报,而注重长远的战略性目标。民企在早期阶段需要积累时,不得以就要顾及短期目标,顾及不到长期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专家认为,就单从产品包装、设计、技术改进等应用型创新而言,民企的动力无疑比较大;而在一些重大基础性科研项目上,无论是从资金能力,还是从其对长期目标的专注性等来看,国企将承担更多的责任。
“创新不应按所有制人为割裂”
日前,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国庆在广东召开的“省长与专家座谈会”上表示,我们本土的跨国公司首先必须成为本土的领军企业,对本土的产业和行业有极强的领导力和组织力,能够贯彻国家意志、产业政策,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本行业或本地区的翘楚。还与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有关,与打破区域分割有关,可以与珠三角产业连成有机整体,到国际上去竞争。
“在这一过程中,国企应该主动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张国庆强调。专家表示,创新事实上无须按所有制来人为割裂,国企也好、民企也罢,所有制成分并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如何通过政府推手和市场机制的结合,将其形成一股自主创新的合力。
张国庆认为,打造一个自主创新的主体,要创造一个好的市场环境。首先必须是公平,不论哪种所有制的企业在珠三角都能得到一样的发展条件。其次,必须是竞争,企业要靠竞争而不是政府输血。最后,必须是法治,不干预企业的事情,“有形之手”尽量少用、慎用、不用。此外,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市场机制。
■动态
自主创新将纳入国企考核
自主创新一直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各级国资委、发改委也一直研究在国有企业负责人考核办法中增加对自主创新的评价。在广东,省国资委将会针对省属国企的自主创新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措施,“对企业自主创新、科技研发及具有长远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投入,在考核时予以支持”。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