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大区域规划、大项目支撑、大集团发展、大范围协作放大比较优势,倾力构建现代产业聚集区
开发区不断放大比较优势,注重在拓展新兴产业的同时引进适用先进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在夯实对接基础中搭建产业发展共赢平台,从而加快了生产要素的集聚,逐渐成为邢台市及周边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
目前,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已达72.6平方公里,入驻的企业1073家。赵增华说,通过重新审视区情,深入研讨国内外产业发展态势和全市产业优势、产业关联度,开发区决定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以钢制品为主的装备制造和以物流为龙头的生产性服务业为依托,倾力打造现代产业聚集和示范区。
为扶持光伏产业发展,开发区委托河北发展战略研究所编制开发区科学发展战略规划,委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编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委托上海复旦规划院编制中兴东大街街景规划及重点城建亮点工程,委托清华大学规划院编制新能源产业基地规划,并制定了关于支持新能源产业基地发展的20条优惠政策。开发区规划的新能源基地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按照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划分形成了生产、科研、商务及相关产业八大功能区。按照产业性质,又分为晶体材料加工区和单晶硅生产区、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及配套加工区、光伏应用系统加工区、光热利用加工区、风电设备制造加工区、LED加工区和清洁能源加工区等8个功能区。
作为邢台市新能源产业基地,开发区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深圳太阳能学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国内外一大批顶级专家团队联合进行项目研发,由东南大学张耀明院士领衔建设的聚光光伏示范工程,由闻立时院士领衔建设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为基地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预计3到5年的时间内,该基地单晶硅生产能力将达到8400吨;多晶硅生产能力将达到1.2万吨;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能力将达到1850兆瓦。
以钢制品为主的装备制造业是邢台的优势产业。开发区依托邢钢线材优势,大力发展零部件,吸引了新光线材精制公司、宁波紧固件公司、振成紧固件公司、新兴紧固件公司、嘉信汽摩公司、康德模具公司等一批紧固件、汽摩配件、模具类生产企业的入驻。目前,相关企业已达到11个,累计完成投资近30亿元,年加工能力达到57.5万吨。
此外,在变频技术、纳米粉碎技术、设备制造、电子仪器制造等方面,入驻开发区企业表现出科研能力强、产品技术先进等显著特点。目前,已有思达电子公司、晶龙电子材料公司、纳科诺尔极片轧制设备公司、同成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慧能电器等高新技术企业12家。2008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值5亿元,利税1亿元。
生产性服务业滞后是制约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瓶颈,着眼于此,开发区以好望角物流公司为龙头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并启动了晶龙五星级酒店、金融服务综合写字楼、海关商检大楼、内陆港、总部经济基地等一批项目建设,以创智园为主体,与国内知名软件企业合作建设软件服务外包基地,着力打造中心商务区,优化配置金融、信息、人才、技术等战略性资源,形成集研发设计、服务外包、商务会展、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全面提升开发区影响力和集聚力。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