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上海市近来作出规定,从11月1日起,持有上海市临时居住证的人可以在申领驾照、办理港澳通行方面给予本地居民一样的权利,同时,他们的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由上海市统筹解决。而更早以前,上海市决定利用农村的建设用地来为单位盖房,解决一些企业的外来人才、外来工的居住问题。在大连,政府出资进行家政人员培训时,主要针对有本地户籍的下岗职工,还兼顾培训一些外来工。其实,在一些大城市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中,很多都是外来农民工,只有对他们进行培训,才可能起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改善社会服务的效果。
面对这一次的“民工荒”,我们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思路和感悟。只满足于短工经济的企业,是没有发展潜力的,也注定不会有持久的竞争力,而不在政策、制度安排上,力争让农民工融入的城市政府,也是短视的,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级政府都应该树立这样的理念,在中国的土地上,不管一个公民有没有当地户口,他所创造的财富和生活都值得尊重;并且,不管一个孩子身在何处,是不是外来的,他们都有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管是消除歧视、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还是保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工的基本权利都理应得到维护和尊重。(刘畅)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