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重培育六个方面新增长点
根据《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意见》,到2011年,工业增加值达到90亿元,年均增长42%;实现利税32亿元,年均增长30%。市区西部信息产业带初步形成,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卫星导航和通信产业基地在全国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产业现状
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相继被命名为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但目前仍存在着诸如产业总体规模小,大公司、大集团少,成果转化速度慢,高附加值电子信息整机产品少,投融资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主要问题。
主要任务
促进产业集聚。以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为核心,高标准规划西部信息产业带,加快产业链建设。重点抓好半导体照明、节能与能源电子、通信信息系统、卫星导航定位、公共安全、液晶和平板显示等六大产业链建设。培育卫星导航、太阳能电池、节能和电力电子、电子仪器和专用设备、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六个方面新的增长点。
政府扶持
对列入国家和省支持的产业化项目给予不少于50万元的配套补助资金支持。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信息产业局掌握的专项资金向电子信息产业倾斜。以市发展投资公司为依托,设立政府担保公司及风险投资公司,构建融资平台,为电子信息产业建设项目提供贷款担保和进行风险投资。对符合我市相关奖励办法条件的项目给予奖励。
政府公益岗位优先照顾纺织搬迁企业下岗职工
根据《纺织工业调整振兴实施意见》到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15亿元,年均增长20%;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80亿元;利税达到185亿元。到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80亿元,力争实现四年翻番。
产业现状
2008年底,全市纺织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444家,从业人员11.89万人。完成工业增加值18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31亿元,实现利税74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8.5%、15.7%和19%。目前已形成以棉纺织、化纤、印染、服装为主,兼有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械器材、家用纺织品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主要任务
加快发展高档及新型面料、纺织装备自主化、产业用纺织品三大领域。加快纺织工业园区发展,重点建设正定纺织服装基地、辛集皮革服装基地、晋州纺织园、石家庄卓达服装产业园“两基地两园区”。重点支持石家庄常山纺织集团公司、河北新大东纺织印染集团做大做强,大力提升其在全市纺织行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鼓励自主创新,建设省、市级服装设计研发中心和纺织工艺研发中心。淘汰落后装备,棉纺行业重点淘汰“1”字头型号纺纱和织造设备,A512、A513系列细纱机;印染行业重点淘汰74型染整生产线以及其他高耗能、高耗水的落后装备;化纤行业重点淘汰R531型酸性老式粘胶纺丝机、湿法氨纶生产工艺。
政府支持
设立“纺织工业调整振兴引导资金”。重点支持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重点项目、名牌产品和领先技术,以贷款贴息或资金补助的形式支持纺织工业发展。紧紧抓住国家利好政策,加大投资,对争得国家、省支持的项目,市财政按要求落实配套资金。对实施搬迁改造的纺织企业,在用地指标、土地变现再投入、电力热力等要素保障、资本金注入、税费减免、企业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实施搬迁改造、产业升级、产品升档、实现节能减排、减员增效的大型国有纺织企业,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职工可实行企业内部退养,财政部门给予适当补贴;劳动部门在安排企业病退指标时,对纺织企业予以重点倾斜;政府安排公益岗位时,对纺织搬迁企业下岗职工给予照顾。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受金融危机影响极大、暂时遇到经营困难的纺织企业,按规定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相关社会保险费率等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困难企业,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将目前仍由企业负担的属于国家和省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的退休人员统筹外项目按省里的统一部署,逐步纳入社会统筹范围。对纺织企业适合岗位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度。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