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优乳业(01717.HK,下称“澳优”)可能成为,又一个窥准消费者崇洋心理的内资奶粉品牌。该公司执行董事颜卫彬昨天向CBN记者坦承,目前澳优仅在内地市场销售。
在国产奶粉遭受重创的情况下,澳优一直享受着疑似“进口奶粉”带来的福利,销售业绩连续3年复合增长。10月8日,这匹奶粉市场的黑马在香港挂牌上市。
颜卫彬表示,目前澳优奶粉均在澳大利亚贴牌生产,同时强调“澳优在澳大利亚、美国、中国香港、内地都注册了商标,是一个国际化品牌”。
澳优姓“中”还是姓“洋”?
记者在网络上搜索关于澳优奶粉的资料时,发现多数消费者均认为澳优为进口品牌奶粉。实际上,“进口奶粉”的洋标签让澳优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一位接近澳优乳业的人士告诉CBN记者,澳优乳业CEO陈远荣最早在南山乳业任销售老总,后自立门户成立了澳优乳业,“陈远荣一开始就采取了打‘进口牌’的推广策略,从公司名称到形象包装,都定位‘国际化’,这让澳优乳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正因为其营销策略,市场普遍认为“澳优”为洋品牌,并在三聚氰胺事件后迅速博得了消费者的好感,市场份额迅速提升。财务数据显示,2006年至2008年,澳优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07.9%和143.9%。2008年,澳优的营业收入达到4.05亿元。
对此,颜卫彬表示:“澳优是一个全球注册的品牌,商标在澳大利亚、美国、中国香港、内地都有注册。我认为不能以注册地来划分品牌姓中还是姓洋。将澳优视为一个国际化品牌应该更准确些。”
事实上,“跨国经营”为国际化品牌的必要条件,但颜卫彬昨天告诉CBN记者,“澳优奶粉还没有进入内地以外的奶粉市场销售。国际化战略的首战是计划今年11月份挺进香港奶粉市场。”
高价的合理性之争
一个尚未走出国门的“国际化品牌”的市场定价甚至比多美滋、美赞臣、惠氏、雅培等洋品牌高出一大截,CBN记者调查发现,澳优奶粉系列产品中最贵一款能卖到298元/800g,上述四大洋品牌同规格产品的定价则在180~200元之间。
对此,颜卫彬给出的解释是,澳优目前是国内唯一一个奶源产地始终为澳大利亚的乳制品生产企业。与进口奶粉基粉、国内勾兑加工的普遍做法不同,澳优的所有产品均由Tatura贴牌生产,所进口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以罐装零售包装及以大号袋装的形式包装,不会对其做进一步加工。即澳优在国内所销售的奶粉是从国外进口大包装奶粉再在国内进行分装,其间不再添加任何东西。
“澳优奶粉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卖得贵也有它的道理。”颜卫彬认为。而在2008年,澳优乳业营业收入为4.05亿元,净利润高达7052.9万元,毛利率更是高达40%。
“大部分钱都花在了营销渠道和品牌建设上。”颜卫彬坦承。根据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澳优此次上市集资所得的30%将用于拓展分销网络以及强化品牌建设,而用于科研投资的资金仅占10%左右。这意味着该公司仍将延续“重营销轻研发”的策略。
食品行业营销专家张华平认为,澳优的商业模式可能为其长远发展埋下定时炸弹。“当定价远远高于生产成本时,利润空间主要让利到中间环节,从而鼓励渠道商推动产品销售。换句话说,消费者花高价买的不一定是更优质的产品,而是在为产品生产企业承担高额的渠道成本。”
澳优“血统”探源
根据澳优乳业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情况来看,从近年来整个的股权变更路径就可以看出澳优乳业真正的“血统”及真实的发展路径。
据了解,2003年南山乳业的销售总监陈远荣离职后,带领了一批南山乳业的管理团队,成立了湖南澳优功能乳品有限公司,其中主要的投资方就为新大新集团的董事长伍跃时。
澳优乳业招股说明书显示,湖南澳优功能乳品有限公司于2003年9月15日在长沙成立,其股权由沐林、澳大利亚明珠时代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明珠时代”)和美国功能食品分别持有75%、20%和5%。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