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9月25日电 金融海啸冲击下,中小企业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记者了解到,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正在“破茧成蝶”。
第六届中博会25日落下帷幕;与此同时,一批中小企业正以逆势上扬的姿态,重新站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起跑点”上。
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犹如一个寒冷的“冬天”。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薄弱,一批以从事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中小企业相继跌入漫长的“冬眠期”,陷入融资难、成本增加等生存困境。
由于产品的出口份额占95%以上,生产净水设备的佛山市普臣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深深感受到“严冬”的寒冷。该公司销售部经理姜杰说:“去年上半年,我们的销售额约为5000万元,下半年却只有1000万元左右,可以想象,这样的打击对于我们这些小公司有多么残酷。”
由于资金流动速度放缓、融资困难,一批中小企业继而陷入经营危机。佛山一家陶瓷企业的销售人员李凯丽说,金融危机发生后,我们感到开发新客户十分困难,境外客商到网上询盘的不少,但是价格比以往要挑剔得多,原来卖100美元的货要压到70美元左右。
在宏观经济总体运行企稳向好的趋势下,中小企业纷纷寻找新的发展途径。在第六届中博会上,记者了解到,一批中小企业已经脱颖而出,率先脱离困境,成为市场的“领跑者”。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危机中积极创新,显示出了较大的抗风险能力。广州金蟾软件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总裁杨洪说,金蟾软件公司去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针对金融危机消费力不足的新情况,我们依靠强大的科技能力,提出了新的商业模式。
在第六届中博会的展位上,曾经在金融危机中感到内外交困的姜杰又恢复了忙碌的状态,为周围好奇的消费者介绍着各种产品。姜杰说:“春节过后市场渐渐好转了,我们的销售额已经回升到4000万元左右,今年应该进入经济复苏阶段。
一些中小企业主动进行结构调整,希望能够转型升级。雅丽时装有限公司的经理黎诗拉希望能够摆脱为上游客户做“贴牌”的窘境,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在各方努力下,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得到了突破性的改善。银监会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家才说,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上,以专营机构建设为抓手,以金融创新为动力,全面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据了解,第六届中博会共有展位6187个,比计划展位超出23.7%;已登记客商人数超过17万,为历届之最。
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8大方面29条具体而具有突破性的意见,为中小企业迎战金融危机提振信心。《意见》明确提出,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完善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有关制度、拓宽融资渠道、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说:“这些政策具有很高的含金量,但其意义不仅在于政策本身给了中小企业实实在在的扶持,更在于向社会传递了强烈信号,即国家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这将给民营企业家和职工很大鼓舞,增强他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并动员民间资本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来。”
在本届中博会上,众多中小企业对“新政”表示满意并深受鼓舞。从事礼品贸易的沈彩认为,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落实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社会负担。企业将可直接从政策中受益,明年企业估计可以减少一成左右的成本。
杨洪说,政府出台的政策要具有可操作性,当前贷款难的症结在于不能解决担保问题。银行要求的担保往往是实物、有形资产,很多科技型企业不具备这些条件。如何让科技型企业享受政策实惠,依然需要时间和继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