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5日讯(秦海波 李雨思)在力挺中国500强利润超过美国500强以后,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再次因内外大举扩张引起关注。
在今年大江南北兴起的“地王”潮中,央企被指为“带头大哥”。上半年,全国主要城市成交总价排行前10名的高价地块中,6成买家有着国资背景。在原本国有经济占绝对比重的领域,如钢铁、煤炭、航空、通信等行业,国企兼并民企的事件一件接一件。对外,中国石油、中国铝业、中国移动等央企大举推进境外并购。面对这样的无边界扩张,有“国进民退”之忧者不在少数。
从“脱困”到“脱缰”
变化何其之大。199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亏损6599户,亏损面为39%,全国所有国企一年的总利润只有213亿元。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提出:国企要三年脱困。一场拯救运动随之展开。
10年后,特别是在2003年国资委设立以后,国企的发展如鹞子大翻身。2007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增长到14.92万亿元,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的达44户。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自豪地说:时至今日,央企月利润即可实现近1000亿元。
由此看,国企改革是成功的,国企做大做强了。而在某些观点看来,其发展之势甚至如脱缰的野马一般。质疑也随之而来,垄断首当其冲。
“总是有一股势力,国企穷的时候骂人,说我们把国企搞亏了,现在国企赢利了,他们也骂,说这是垄断。” 李荣融认为,对于国企改革,国际上的评价比国内高,是相对公正的。
国资委企业分配局局长熊志军曾表示,央企能形成现在这么好的局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竞争。实际上电信、石油、电力等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竞争的格局,而且80%企业的主要资产都在上市公司,可以说这些行业当中几乎没有哪一家垄断的。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的解读是,正是国有企业持续而不停止的成长及发展,才使人们对这个改革开放的成果感到意外。“改革开放及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不仅没有弱化国有企业的作用,而且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的作用及影响力”。
文宗瑜同时分析说,央企这几年的井喷,恰逢了一个特殊时期。过去四五年我国土地和资源价格出现了五倍和十倍的翻升,资产资本化也放大了国资数额。
“国家脊梁”的困惑
国有企业被称之为“国家的脊梁”,这由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国有企业的功劳绝难忽略。
建国初国有企业的全面建立,不仅奠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资本主义包围及超级大国设置的“铁幕”中,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构建起了门类比较齐全的中国现代工业体系框架。并为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的国有企业发展及中国产业竞争力提高,创造了前提条件。
经过改革,卸掉包袱的国企赶上了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移动、中国远洋、中国船舶、神华集团、宝钢集团等中央企业,已经成长为世界知名企业,在行业内引人侧目。中国移动的品牌价值在全球名列第5,宝钢入选了2009年度“全球最受尊敬企业”。
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利益等领域,以及非国有企业不愿做、做不到的领域,国有企业牢牢把握住了发展方向。“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和“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成为我国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典范。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奥运场馆建设等重大工程中,央企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保障我国通讯安全、赢得国际话语权,中国移动顶住盈利压力,一如既往发展TD-SCDMA。
一位媒体分析人士称,而反观国内民营资本,其实也是“鱼龙混杂”。有多少是“打着民营资本旗号”冲杀在中国国内市场,而背后闪现着普通民众其实不知有多少的、曲曲折折的、拐弯抹角的外国资本甚至金融大鳄的身影呢?
区别于中石油等政策性垄断央企,一些适应市场化要求,经过改组改制,在企业内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国企”也倍感委屈。一位不愿具名的央企老总表示,同样是企业,同样是做市场,但“新国企”在激烈竞争中凭借管理、自主创新赢得市场领先地位,甚至取得垄断地位,但却总得不到承认。
仅仅是垄断造成的?
一提国企特别是央企,普通民众的第一反应总是垄断。但实际上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是因为垄断造成的吗?恰恰相反,国企的成功正是积极改革、突出主业、管理创新、技术进步、市场竞争打拼出来的。“国企改革攻坚战前垄断色彩更浓,那个时候为什么搞不好?说垄断实在是牵强附会!”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国资委成立后推进央企改革发展的第一步,就是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尽量减少央企的垄断色彩。目前央企及其下属子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制面从2002年的30%提高到70%。2003年以来共有54家中央企业首次在境内外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筹集资金7143亿元。截至2008年底,中央企业控股境内上市公司244家,境外上市公司81家(含A+H股27家)。股份制改革和境内外上市,推进了中央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