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价值的后期开发
在韩三平看来,《建国大业》做了两个试验:一是用众多的明星来演这部电影,二是用商业的手段来推广这部电影。其实就营销手法而言,《建国大业》并无新奇之处,开创性的做法是用商业化的手段推广和发行主旋律影片。
高密度宣传一部主旋律影片,这是前所未有的。在《建国大业》为期几个月的拍摄过程中,始终积极保持与媒体和观众的接触。随着9月10日,在北京奥体中心体育馆举行全球首映庆典,韩三平、黄建新率领影片主创踏上了紧张的行程,飞赴全国各地进行巡回宣传。
制造高关注度的结果是获得更大的收获:1450个拷贝,这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高的拷贝数目;19个贴片广告;一系列的线下活动产生的价值;作为营销手段,越来越多的公司请客户看《建国大业》。
首映庆典上的商业效应已经充分显现,首映庆典被冠名为“一汽-大众奥迪之夜”,虽然作为商业机密,外界无从得知奥迪为此支付了多少费用,但韩三平不止一次对奥迪的感谢已经充分说明这不会是一个小数目。韩三平当时在现场表示:“奥迪公司买了30万张团体票,我太感谢奥迪公司了。”
当记者致电黄建新时,他正在广州参加《建国大业》广州首映的活动。这个活动的赞助方是达镖国际中心,一个房地产项目。前一天,他们在深圳携手十五 举行了家国春秋——十五 《建国大业》深圳首映礼,十五 也是一个房地产项目。
东莞的光大地产正在翘首以盼,按照之前的合约,9月25日,光大地产将携手《建国大业》剧组举行一场祖国60华诞晚会。光大地产的人对此感到很骄傲:因为《建国大业》此次的宣传计划对于城市以及合作商要求十分严格,要看城市与影片是否契合,还要看合作商与影片是否契合。由于《建国大业》的宣传档期时间不长,在剧组原定的宣传计划中,全是一线城市,并不包括东莞这种二类城市。
这无疑制造了一种饥渴效应。“《建国大业》可开发的商业价值很多,明星带来的所有效应都可以利用,那么多明星随便选择几个就足以让企业买单。何况它还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这是尚方宝剑,可谓政界、商界、工界通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永业集团包了两个场次请合作伙伴看《建国大业》,永业集团广告传播总监黄小菊说:“今年的国庆节与中秋节连在一起,月饼谁都会送,没什么新意,大家也不太感兴趣,但一听说请他们看《建国大业》,所有人都很高兴。我们公司刚从OTCBB登陆纳斯达克,我们还特意在电影票的外面设计了一个封套,把这个信息自然而然地传递给合作伙伴。我们的销售人员平时都在外地,现在他们都陆续回京了,我们还会再包场,请他们和他们的家属一起观看,这也算是一种沟通手段吧。”在与电影院的接触中,黄小菊发现,包场看《建国大业》的企业非常多。
类似永业的心思早在韩三平的预料之中。他把档期定在9月17日,就是因为这属于情绪性观赏的区间,有许多组织观众,鼓励观众去看的理由。“影院也都十分期待这部影片上映,进入9月后,市场就进入了低迷期,票房与8月相比差10倍。”上海联和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鹤沪说。
记者手记
《建国大业》模式可复制吗?
自《建国大业》被认定为一部成功商业化的影片后,韩三平和黄建新被问得颇多的一个问题是:《建国大业》这种模式会成为主旋律电影的新模式吗?可以克隆吗?
两个人的回答有些意思。韩三平说:我觉得这种模式是可以复制的,重要的是要找到合适的题材和故事。后年是建党90周年,从1917年10月革命一声炮响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南湖成立,那也是中国风起云涌的几年,有众多事件众多人物,有更加精彩的场面,战争、阴谋、爱情……非常丰富,比金庸笔下的江湖要丰富得多。如果这次成功了,我就来拍一个纪念建党90周年的片子。
黄建新回答:我是觉得复制起来挺难的,因为它由很多元素构成,包括建国60年,现在又是中国人自信心最高的阶段,在金融危机时就能看出来了。然后就是剧本写的还挺好,演员们看了都愿意介入。再加上中影集团在行业内的强大,以及韩总自己的魅力……这些全部加一起才有了这片子。
相信两个人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完全复制这种模式者或许只有韩三爷一人,因为他的江湖地位无法复制。例如,《建国大业》的投资是3000万元,基本花在设备、场景、服装、化装、道具上,在其他商业大片中占高额成本的一线明星的费用在《建国大业》中为零。除了韩三爷,谁能做到?看到《建国大业》的钱景后,韩三平说,如果票房达到2亿元,会按市场价给这些演员付片酬。但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称象征性的片酬更准确。
但这并不能掩盖《建国大业》的意义:它告诉大家,主旋律影片也可以商业化,可以摆脱“主题崇高、故事乏味、说教味浓厚”的套路,制造成商业盛事。即使智慧如韩三爷,在拍摄初期也没有为自己指明这条道路,恰恰是由于拍摄周期短等不利条件造成的超常规运作,反而带来了某种机缘。
正如韩三平所说,《建国大业》在做一个实验,实验哪些商业元素可以运作,哪些商业价值可以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讲,《建国大业》无疑为当代营销学奉献了一个经典案例。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