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财经》年会2014:预测与战略”在京举行。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会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成为与会经济学家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经济学家们肯定了《决定》提出的众多改革内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
改革需要克服两方面阻力
《决定》中提出了十五大领域、60项具体改革任务。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了非常好的改革总体设计和路线图,其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经济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纲领。
“我觉得对于经济改革来说,《决定》里面有两句话是最重要的。一句是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另一句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吴敬琏说。
在吴敬琏看来,第一句话回答了近10年来关于“是强化市场的作用,还是强化政府管控作用”的争论,肯定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表明了党中央对于这个问题明确、坚定的态度。第二句话则针对现有市场经济体系的缺陷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吴敬琏指出,现有的市场经济体系还是不完整的,受到旧体制遗产的很多约束,使得市场很难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另外,从市场本身来看,当前的市场经济体系也有三个主要缺点:一是在条块分隔的情况之下使得市场碎片化;二是由于存在许多妨碍竞争的垄断行为、行政干预行为和行业保护行为,使得市场失去了竞争性;三是发展不平衡。
“虽然我们有了一个很好的路线图,但执行中还会碰到很多阻力和困难。”吴敬琏认为,新一轮改革将面临两方面的阻力:特殊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将给落实《决定》带来一定的阻碍;此外,在旧体系向新体系的转变过程中,如果部分环节配合不当,也可能出现困难。“能不能够把《决定》落到实处,将决定中国今后的改革和发展前途。”吴敬琏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
金融基础性作用得到肯定
《决定》中,关于金融的部分只有不到400字的阐述。“金融改革没有在第一层面出现,只是作为市场体制建设下的第四个小标题出现,对此很多业内人士觉得‘不解渴’,认为金融改革在《决定》中显得不重要,其实不然。”李扬表示。
李扬认为,此次发布的《决定》有一个特点——说过的不说,套话不说,熟悉的不说,“金融这些年一直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说得很多,所以这次说得少。此外,十八届三中全会是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决定性作用,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基础,因此市场体系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把金融体系放在市场体系之下来阐释,其实是肯定了金融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
集体土地流转是重大突破
“市场和政府之间之前不知道谁起更重要的作用,现在确定了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这界定了政府与市场间的边界。与此相关的就是开放市场体系。”曹远征称。
曹远征认为,开放市场体系不仅仅在产品层面,还包括要素市场和其他市场,“《决定》把要素市场提得非常明显,其中最核心的土地问题——集体土地流转、农村宅基地所有权保护以及转让等第一次被提出来,这是35年以来的重大突破。”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
下十年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
“从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已经走过30多年的历程,30多年的改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十年是农村改革,第二个十年是国有企业改革,第三个十年是开放道路的改革。”辜胜阻认为,下一个十年将重新塑造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强政府自身的改革。
在辜胜阻看来,完善市场体制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理论上的最大突破,“从20年前的‘市场基础性作用’,到今天的‘市场决定性作用’,重新定位了市场的作用,重新确立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
经济转型仍存在制约因素
王一鸣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应从制约经济转型最关键的领域改起。“当前最大的制约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市场体系还不健全,生产要素依然没有完全市场化,甚至还存在双轨制。要素只有流转,才能优化配置。”
王一鸣表示,《决定》明确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而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突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牵一发动全局”“一子落满盘活”的效果。(记者 马文婷 高晨)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