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公布的数据来看,6月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速显然高于市场预期,亦高于上月实际值。虽然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物价感受与CPI的变化仍有不小差距,但整体上来看,通胀在当前似乎远离了中国市场。从微观来看,企业更多关注的是订单消失、库存增多、融资困难、应收账增多等具有经济放缓特征的问题,在企业资本开支收缩之时,似乎很少有人关注物价问题,只有劳动力成本节节高升更引人注目。
不过,值得警惕的是,未来通胀水平仍存在向上压力,核心通胀重心正逐步上移。尽管国内经济放慢了增速,但国内许多成本上涨几乎是刚性的,这对物价上涨将起到顶推作用。比如流通成本的上升。当前我国流通市场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流通环节多、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这是中国流通业的顽症。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研究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9.4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18%,而大部分发达国家是8%-10%。对于不少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物流成本过高更是“罪魁祸首”。世界银行的测算显示,中国流通费用占一般商品价格的50%,占农副产品价格的70%。虽然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政策以降低流通环节费用。不过,从具体措施来看,国务院主要通过减轻流通产业税收负担,降低流通环节费用等方式降低流通成本,在当前财政收入下降时,推行起来恐怕有较大难度。此外,随着美国、欧洲、日本等经济体推出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将增加,推动商品价格走高。全球经济在2013年可能进一步复苏,这将会显著改变市场信心。因此,我国应建立健全重要商品市场价格调控体系,运用储备吞吐、补贴等手段及时进行市场调控,稳步推进水、电、油、气等资源产品价格改革,适当降低流通环节收费,推进平价商店建设。
从此前的信息看,中央有3个主要的框架性的政策思路——即“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以及城镇化改革启动。李克强总理曾经3次提及“盘活存量”。存量问题即是金融领域的结构性矛盾,“盘活存量”就是要进行金融领域的结构调整,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用好增量”就是未来的政策要有所倾斜,资源分配要重点考虑支持实体经济,实际上也是一种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至于城镇化,虽然迄今争议仍多,但不论如何,城镇化改革方案仍将于下半年出台,由之带动诸多领域的改革和建设。
对于当前的中国经济而言,用经济学家钟伟的话来说,非常类似于重症监护的病人,既要输血输氧,又要谨慎地诊断,适时推出去做手术。现在中国的经济问题是多个因素交错牵连,不是简单的紧缩货币就能带来改革。相反,现在应该营造相对宽松的财政货币环境;但与此同时,对去行政化改革则应该坚决,尤其是要收缩政府和国有企业,长期大量低效无效占用和浪费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的问题,迫使政府解决地方债务危机,削减国企规模,大规模出售资产和打破行业垄断等。如果政府和国企仍然岿然不动,那么所谓盘活存量就只能是空话,收缩货币也只是加剧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