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进入美国房地产市场,机遇不小,但风险也大,要警惕好高骛远之举,避免重蹈日资当年的覆辙
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对美房地产的投资,已由民间热度高的住宅购买,向企业投资办公楼及酒店等领域蔓延。上述资金流向既受到全球资金向美国涌动大趋势的影响,也有美国住宅、办公等各类房地产企稳回升迹象日渐明显,从而成为更佳投资目标的原因,更有我国资金走出国门寻求投资区域及板块多元化的诉求。
应该说,次贷危机后的美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低谷回升阶段,不失为我国各类资本海外投资的一大选择。然而,面对好的机遇,能否准确判断和把握很关键。今天的美国房地产投资良机及亚洲国家面临的机遇,不免让人想起当年日本资本大举进军美国的情形。如何避免当年日本资本在美国房地产市场铩羽而归的厄运,是我国相关企业和资本应该深思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在严重滞胀危机打击下,美国房地产等行业一遍狼藉,情形与今天几近相似。与之相反,当时日本的汽车等高端制造业蒸蒸日上,企业手头资金充裕,从财团到政界,踌躇满志,相信日本的国家实力大有赶超美国之势,进而导致部分企业做出不切实际的对美投资决策,最终损失惨重。
典型的两例资本购置案充分反映出日本当年的膨胀心态。一是日本三菱土地公司1989年斥资13.73亿美元,收购了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14栋办公大楼,成为拥有洛克菲勒中心约80%股份的控股公司。二是1989年9月,索尼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高达4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了美国文化标志之一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控股权。一个是纽约的地标,且象征着美国的金融实力;另一个是美国的文化标志,其注册商标为自由女神,电影票房占全美20%。在日资大举进军美国的背景下,这两大并购案立即诱发美国人的强烈不满。美国上下惊呼:日本人买走了美国的灵魂!
错误的心态导致决策失误,其结局众所周知。由于日资管理方对美国房地产及文化市场水土不服,加之美国民众对日资的反感和恐惧等诸多因素,最终导致当时盲目冒进的日资大多巨额亏损。
鉴于此,我国资本投资美国房地产等领域应当未雨绸缪,审慎进入。从宏观角度看,首先,不可好大喜功,自我膨胀。宜从小到大,步步为营,逐步扩展。要知道,尽管美金融业面临诸多困境,但绝不可小看了美资的反弹实力。其次,尽量低调行事,以免形成对立,恶化中资在美运营氛围。第三,美国住宅及商用房地产行业规矩繁多,法律烦冗,陷阱重重。只有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才有可能跨越各种陷阱,克服外资在美水土不服的短板。
总之,中国资本进入美国房地产市场,机遇不小,但风险也大,要警惕好高骛远之举,避免重蹈日资当年的覆辙。(李正信)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