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于2013年6月28日、29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智库借此与国外智库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并发出对全球经济客观理性的声音。截至2012年,全球智库6603家,其中美国占1823家,英国288家,中国429家。按规模、能量与贡献排名,进入全球智库前100名的中国智库仅有6家。中国的智库建设急需加强,尤其是建设像美国兰德公司那样的对政府有巨大影响力的智库机构更是势在必行。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指出,有必要把智库作为一个新产业进行推动和发展,大力网罗人才;而智库的研究和建言,须力排利益博弈的干扰,避免为既得利益者代言。
中国智库要避免为既得利益者代言
智库也被称为思想库(Think Tank),它是专为党政军重大决策出谋划策的,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依托和保证。有人称其为政府的“第四部门”和“第五种权力”。按照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库——美国兰德公司创始人弗兰克·科尔博莫的定义:智库就是一个“思想工厂”,一个没有学生的大学,一个有着明确目标和坚定追求却又无拘无束、异想天开的“头脑风暴”中心,也是一个敢于超越一切现有智慧、敢于挑战和蔑视现有权威的“战略思想中心”。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从古至今,各朝各代都十分重视智库建设。但是,中国近代的智库建设同一些西方国家相比,还是落伍了。
中国智库建设有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智库工作的独立性相对缺乏。一般来说,衡量一个智库的水平高低,首先要看它的独立性,包括资费的独立性、政治的独立性和思想的独立性,没有资金的独立性,就很难有政治和思想的独立性。中国大多数智库机构,多是用皇粮养活的,是依附于政府的,正是由于独立性的缺失,而使其影响力大打折扣。
二是智库的数量严重不足。正如党的十八大要求的那样,中国今后10年将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2049年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面对如此宏伟的新使命和新发展,我们不仅需要强大的“头脑风暴”进行推进,而且需要形成铸就大战略、大思维、大突破的智库机构。
三是智库成果的水平和影响力不够。由于独立性差和智库数量的不足,再加上利益博弈的干扰,导致不少智库机构人才缺乏、成果不多,即使形成一些成果,其思想、观点也难免有失公正,这就造成影响力不强和公信力不足。很多成果似是而非,可有可无,甚至有一些成果对决策起了副作用。某些决策的失误也是因此而造成。
为了适应科学决策的需要,让智库机构生产出有强大影响力的新思维、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以满足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新需求,一是各级政府必须强化智库意识,为确保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一定要在决策前请智库机构推出决策的依据、思路和框架。必要时,应同时有不同智库机构提出一种以上的具体方案供决策遴选。二是要大力发展智库机构,甚至有必要把智库作为一个新产业进行推动和发展。为了确保“头脑风暴”的公正性和影响力,除了对国有序列的智库机构松绑、放权外,应该大力发展民办公助的智库机构。为了激励民间资本捐助和支撑智库发展,应对企业捐助智库经费视同捐助公益事业给予免税待遇。三是要大力网罗智库人才。智库发展既需要有领导人才、研究人才,更需要综合性人才。智库研究不同于专业学术,智库发展需要有丰富阅历的人,有政府经验的人,更需要有对历史、人文、哲学、经济涉猎广泛的人。除了围绕这些要求进行智库人才的培养外,对社会上曝出的人才,应该用刘备三顾茅庐和萧何追韩信的精神请其向智库转行和出山。
智库还必须力排利益博弈的干扰,避免为既得利益者代言。中国快速发展,部分人取得利益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人利益受损。关注后者的痛苦,化解矛盾,既是执政为民的使命,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之本,应是政府的责任。但是,解决这些矛盾,改变发展方式之时,总会遇到既得利益者的阻力,给改革造成困难。例如,住房建设、异地高考及农民工入城等,都出现了严重的利益博弈。智库只有站在执政为民的立场上,坚持公平正义、和谐发展,才能够为政府出良策,献良言。智库的建设和研究,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增强服务人民大众的责任感、使命感。下决心排除利益博弈的干扰,做到敢于直言、公正建言,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智库成果的影响力,才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大贡献。
中国智库建言要做到“六个三”
目前,不少智库建言脱离了中国实际,不能切中时弊。一些研究往往东拼西凑,观点不明,目的不清。更有一些智库建言,花了国家不少钱,但明显缺乏调查研究,缺乏对国情的真正了解,常常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谈,或动辄照搬国外的做法去对待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根据当前的情况,智库建言,要注重向以下四个方面转变:一是需要强化全局意识和统筹观念,以改变就事论事的传统习惯;二是需要防止一种倾向引发另一种倾向,注意对变革目标的度量;三是要立足减少腐败多发,重视制约公权;四是需坚持为广大人民服务,防止利益博弈的干扰。为使这四方面的转变落到实处,建议智库研究多从以下“六个三”上下些真功夫。
搞好“三个学习”
学习党的指导思想
学习中国的优良传统
学习外国的好经验
智库研究工作者应是知识渊博、专业功底深厚的专家和学者,充分发挥自身专长十分重要。但是,智库建言有很多是涉及全局和社会发展的大问题,仅凭某方面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不断学习。尤其要重视的是对党的指导思想的学习,要了解党的指导思想的一贯性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另外,中国的很多古籍和外国的很多经验中,都有一些有益的东西可资借鉴,以丰富思维、开阔眼界,放眼全球、放眼未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智库建言根植于深厚的基础之中,才能增强说服力以及更具科学性和建设性。
做到“三个正确对待”
正确对待自己
正确对待广大民众
正确对待政府官员
智库建言基本是对着政府的工作而言的,有的是政府尚未关注的,有的是政府已经做了些努力的。智库建言时,一方面不能无视政府官员已经做出的努力,需要全面了解已出台的政策和法规;另一方面,一定要相信群众,认真听取群众的反映和呼声。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全面了解情况,做到正确对待自己。对人、对己、对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一概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只有通晓全面,切重时弊、抓住关键,才能使智库建言寻找到好的切入点,并能有理有据地对问题的曲直、大小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和判断。
坚持“三不”
不人云亦云
不老生常谈
不说套话空话
有些人因为平时不深入学习,又缺少调查研究,为了提升晋级、发表论文,就不得不人云亦云,不得不老生常谈,不得不说套话空话。也有一些智库工作者,总怕自己的意见与领导的思想和认识相悖,会导致个人进步受影响或是被“穿小鞋”,于是也养成了这些习惯。因此,要想作出真正有益的智库建言,一定要多一些胆量和勇气。
强调“三真”
真情实意,一方面来自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一方面来自对广大百姓的热爱。党的事业是为人民大众的,反映民众的心声,就是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只有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实反映群众的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的疾苦,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宗旨落到实处。有了真情实意的态度和真实可靠的依据,就一定能够提出高水平的建议。如能进一步重视从实际出发,结合优良传统的弘扬和对外国经验的吸取,智库建言就定能成为真知灼见。
提倡“三性”
提倡智库建言的前瞻性
提倡智库建言的战略性
提倡智库建言的全局性
正如孙子兵法所讲“不谋万事者不能谋一事,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因此,了解全局兼顾方方面面是搞好智库建言的重要条件。鉴于智库建言,多是涉及国家大事的,是影响全局、影响长远的,所以智库建言绝不能只顾今天、不顾明天,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更不能只顾少数人的利益而忽略或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特别是今天的改革,常常遇到话语权较大的既得利益者的阻力时,我们更应该防止只重富、不重穷,只重大、不重小,只重锦上添花、不重雪中送炭的倾向发生。为此,智库建言一定要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防止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抓住“三个关注”
关注实际
关注群众
关注民生
智库研究一定不要辜负党和国家的希望,要为更好推进中国的民主进程,更多地去倾听群众的心声。特别要关注草根阶层,关注普通民众。普通民众是社会人的大多数,“普通人”的问题应是社会的基本问题。实际生活中,不公平、不正义的承受者往往都是“普通人”。我们讲公平、正义,就是要使“普通人”走出不公平、不正义的阴影,正如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讲的那样,“让我们记着,公正的权利,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关注民生问题,就是要把习总书记所讲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落到实处。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奋斗和工作的宗旨所在,也是搞好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要害与关键。要使全体人民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智库研究,必须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尽到智库应尽的责任。国务院参事 任玉岭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