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收入差距“拐点”渐现
“在国民收入中,要增加居民收入所占的比重,而在居民收入中,要更多地增加低收入群体所占的比重”
中秋、国庆两节期间,“晒福利”又成了网络上的一项热门话题。
“单位往账户里打了一万块钱,别的没了”、“只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以示祝贺”……五花八门的帖子显得有些娱乐化,但背后问题的核心却十分严肃——福利只是冰山一角,多数网友真正关心的是收入差距。
从年初到现在,决策层多次提到国内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从舆论关注的焦点来看,无论是促使国家统计局三次回应的“5.4万亿元灰色收入”推算,还是引发广泛争议的“8.17亿中产阶级”报告,其指向也都是收入差距。
近十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的社会财富“蛋糕”明显做大,但如何“切蛋糕”的问题随之凸显。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包括劳动收入比重的下降、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等,社会各阶层收入悬殊的警示逐渐凸显。
不过,许多资深专家同时认为,缩小这一“鸿沟”的机遇也在到来。
差距缘何拉大?
毕业快5年、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的方巍,目前刚刚在武汉买房,当他将近3个月存下的1万元钱存入银行的按揭账户后,银行卡顿时又亮起了“红灯”,“买房后的存款从没高过5位数,所以‘十一’哪也去不了”。
有时候,方巍会很羡慕或妒忌他的同学徐斌。后者在大学毕业后通过各种关系进了一家证券公司,“赶上2007年大牛市,年底奖金就发了6万”,现在有车有房,假期休市时还可以与家人四处旅游,生活品质比方巍高出很多。“毕业不到5年,我们的收入差距接近3倍。”方巍说。
此外,城乡收入的差距扩大同样明显。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回顾了改革开放至今的城乡居民收入比:1978年这一数据是2.56,其后随着农村率先进行改革,到1983年这一数据降至1.82。上世纪90年代初期城乡居民收入比总体变化不大,但到了1999年,随着重工业增速超过轻工业并引领工业化进入中后期,这一数据明显攀升,到2009年已变成3.33。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指出,可以证实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75(联合国标准认为0.4以上属于收入差距较大)。“总体而言,中国的贫富差距已超过合理界限,目前的收入分配不能令人满意。”此外,还有学者认为2009年的这一数字已经到了0.5,但尚需材料支撑。
学术界认为,导致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在初次分配层面主要有:居民收入占GDP比重相对下降,技术进步和资产收益率提高造成劳动报酬下滑,城乡、地区、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企业收入差距的拉大。
在这其中,李扬认为要重点关注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因为它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度高达40%。
李扬及其研究团队考察了与城乡差距有较高关联的地区差距,从各省的平均工资等指标发现地区差距本世纪初以来趋于平稳并开始下降。“这给了我们一种想象空间:只要把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90年代初的水平,则中国的基尼系数将回落到0.4以内,而这并不是不可企及的任务。”他说。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