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中国MBA:如何走出名利场?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更新时间:2012/11/24 10:30:17   
>> 相关新闻链接
·奢侈品年内第三次全线涨价 国内外差价仍上千元 ·同仁堂与福胶夹击东阿阿胶
·民企海外活跃超国企 前三季度350亿美元狩猎欧美 ·传统零售靠什么抵御电商来袭
·乐视进军互联网电视恐受阻 或遭遇联合围堵 ·物美价廉的商品哪里找?揭开超市摆货“玄机”
·受困资金“紧箍咒” 中小房企再遭“生死劫” ·李宁匹克上千家门店关闭 行业面临大调整
·“美丽中国”:五年撬动8万亿绿色投资 ·万通演绎杭州版“美国模式”

  

  

  

  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去读MBA,因为那是精英的通行证;如果你恨他,就让他去读MBA,因为那是婚姻的墓志铭。

  近日,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石真正实践了这句戏谑之语。半个甲子的年龄差距阻挡不了他离开前妻转而牵手四线女星田朴珺大方亮相。问美女与富豪情为何物,直叫人莫衷一是。唯一能够肯定的恐怕只有二人结识于长江商学院这一点。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长江商学院被拍在沙滩上,其LOGO被揪出来“批斗”:“横竖都是小三,中间还有一对正在纠缠不休”;MBA更是躺着也中枪,从民众心目中精英的徽章一落千丈演变为浮华名利场。

  MBA舶来品的中国变异

  要问MBA中枪为何无人申冤反倒众人叫好,就得从舶来品MBA盖上“中国制造”印章后的效仿与变通说起。

  MBA,即工商管理硕士,市场经济的产物,旨在培养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员及企业管理人才,1908年诞生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第一批吃螃蟹的是8位踌躇满志并完成学业的经理人。他们成为哈佛大学第一批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生,组成了日后世界最顶尖的商业俱乐部。西方MBA今天的辉煌天下皆知,在其百年发展历程中遭遇的孤独却无人问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对企业管理人员需求骤增的拉动下,MBA的春天才真正到来,但随之暴露出其教育模式上的缺陷。1958年,影响颇广的结构化课程体系基本确立,MBA教育进而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再次迎来大发展。进入80年代,MBA教育状况再遭批评,引起管理教育界的反思,最终促成了统一的教育套路,向国际化、重实践、创新型模式的转变。美国目前拥有工商管理学院1300多所,每年的MBA毕业生达七八万人。

  相比于美国百年的稳扎稳打,中国21年的MBA之路可谓高歌猛进,可以划分为上世纪90年代初期狂热、末期低潮、近几年再起高潮等3个阶段。1989年,原国家教委对于在我国设立MBA学位和试办MBA教育的可行性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首批9所高校开展试点工作,于1991年正式招生,1994年成立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全国已有234所院校对外招收MBA,其中不乏被授予招生资格不久的院校。除了将MBA、EMBA(高层管理人员MBA)操练得炉火纯青,还自行研发设计了中国升级版本SMBA(特设MBA)、IMBA(国际MBA)、FMBA(金融财务MBA)、PMBA(实战MBA)等。MBA系列产品在中国的成功推广背后当然少不了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对于工商管理类人才与日俱增的刚性需求,但不可否认的是,MBA乃至商学院通过搭建名利场而形成的引力,也是MBA繁荣幕后的重要推手。

  浮华竞逐名利场愈演愈烈

  与刚性需求相对应的是一批严谨的学者、企业严肃地探索着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MBA培养模式。正如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钱小军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所说,虽然在关注硬知识的同时重视沟通、领导能力等软技能是当今国内MBA的培养趋势,但这绝不意味着一流商学院应沦落为名利场。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增强其实践应用能力,经管人在改进招生方式、培养方案上做出的努力不应被忽视。不过,她同时指出,处于MBA市场“长尾”部分的院校、机构确实有不少走上了高学费、滥招生、低质量的恶性循环之路。

  MBA市场不理性表现之一为学费堪比房价,富者全当另类投资,穷人只能望而却步。在学费这座大山的区隔下,马太效应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富者怀揣通行证在精英俱乐部里互济共荣,穷人被挡在利益圈外分不得半杯羹。以MBA的变体EMBA为例,从诞生之日起,它就带有中国成功人士俱乐部的意味。近年来,面对愈发沉重的招生压力,一线商学院EMBA的学费反而逆势上扬,2008年金融危机后涨势尤甚。以2012年学费为基准,长江商学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等5家商学院入选“中国最贵EMBA项目”,学费均超过50万元。榜首长江商学院2012年春季学费高达65.8万元,是10年前学费的2.63倍。

  MBA市场不理性表现之二为变形眼花缭乱,门槛一降再降。只要愿意掏钱,即便不参加MBA全国联考或GMAT考试,“曲线救国”一样能将正经八百的MBA学位收入囊中。种种“联办MBA”、“MBA研修班”、“迷你MBA”、“工商管理特训班”等为本就不够完善的MBA招生体制提供了潜规则得以横行的弹性空间。此外,滥招生加剧了中国MBA学员低龄化、零经验的倾向,学员管理经验的缺乏直接导致MBA教育步传统应试教育后尘,学员的个人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正在大打折扣。据统计,我国MBA毕业生中自主创业者仅占总数的7%,这一比例与国外相去甚远。

  MBA市场不理性表现之三为缺师少案例,质量难保障。优秀师资在管理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直是稀缺资源,更是院校之间竞争力最清晰的分界线。即便一线商学院也经常遭遇师资瓶颈。对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维炯无奈地表示:“我们的最大限制因素是教授资源,好的教授是全世界都在争抢的资源。”据了解,目前国内从事MBA教育的教师约为2000人,与招生规模相比在数量上已经形成缺口,而这其中拥有商业实战经验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此外,就像河南财经学院MBA教育中心主任刘汴生所指出的,哈佛的案例不可能发生在中国,芝加哥的理论也很可能“水土不服”,缺乏本土化的案例成为MBA教学的另一大瓶颈。

  回归本真价值任重道远

  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曾经说过,“读EMBA,一是学知识,二是交朋友”。而对于身陷MBA名利场中的浮华竞逐者来说,前者已然被淡化到无所谓的程度,后者才是“识时务者”的主要目的。央视知名主持人张泉灵曾爆料,有人邀其参加某知名大学的EMBA班,并“许诺不用经常上课,不用认真考试,就能拿学历。随后举出一堆如雷贯耳的名字,说都在那儿上过。”

  得不到真才实学、学费全线飘红的MBA,市场热度有增无减,其背后正是商学院蜕变过程中学院、大亨、美女各取所需而达成的三赢局面。学院获得巨额收益,富豪收获关系网和女人缘,女星钓到金龟婿,后二者利用其雄厚的资产及广泛的影响力助力商学院学费不断走高、生源源源不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甚至身体资本就这样在围城中得以维系、流转,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圈,而肥水似乎总在那个圈内打转迂回。难怪有人评论“王石婚变”虽然只是个人情感的选择,但折射的却是MBA圈内浮华竞逐的百态人生。该事件又一次激发了大力规范中国MBA教育的呼声。然而真正使中国MBA走出名利场,回归培养高素质的现代职业经理人的本真,最终还是要靠整个社会对求真、务实、公平等价值的坚守。

 

 



责任编辑:cprpu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