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浙江民企染上金融瘟疫 互保链引发三角债危机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更新时间:2012/10/23 10:09:13   
>> 相关新闻链接
·人民币升值阴影笼罩中小企业 积极应对可有效规避 ·专家称未来3到5年房产泡沫会破裂 2/3房企要垮掉
·易纲:我国通胀风险源于农产品价格和进口渠道 ·周小川:政府参与金融救助需防道德风险
·光大银行网银被曝存在安全风险 公告苍白消费者质 ·管道天然气给LNG项目带来风险
·内外两大风险逼近:中国靠什么化解 ·银保结伴防还贷风险:父债不再子还
·美国QE3来了 须警惕物价房价 ·中国民企收购欧洲银行要非常小心

  浙江互保病根不在互保制度本身

  张建科

  关于互保或联保贷款方式的起源已难以考证,但使这种模式发扬光大的,是被称为 “穷人银行”的格莱珉银行。其创始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于1976年对42名最穷的农户进行小额信贷试验开始,逐步建立起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这个银行目前拥有超过2000个分支机构,650万客户,还款率高达98.89%。它借用了类似中国古代保甲制的方法,让农民自愿组成五户小组,小组里互相担保,小组里只要有一户不还钱,其他户永远别想在银行借钱了。这就是邻里压力。很多经济学家用各种模型证明,这种压力的效果和抵押贷款一样,甚至更强。

  互保与联保模式在中国最早被用于农户间的贷款担保。之后,这个模式被很多银行在商圈、行业协会、地方商会的企业之间采用,一度被当作商业银行的创新和经验广泛运用。银行可以借此控制贷款客户的信用风险。

  在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抵、质押以及担保贷款比例很低,贷款多是信用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存在使得这成为可能。

  但在我国,银行贷款利率浮动范围不大,信用贷款自然只授予了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的信用贷款一般只是奢望,互保及联保贷款则提供了一种类信用贷款的模式,在中小企业的融资环节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该制度设计的初衷是银行通过自己熟悉的客户,将信用延伸到不熟悉的客户,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然而,该产品的天然缺陷是一个联保圈子往往行业相同,经济上行时,一荣俱荣,在经济下行时,则一损俱损,呈火烧连营之势;正常情况下本应识别出的风险极易被似是而非的担保而掩盖;同一企业可能在不同银行有不同联保圈,风险没有得到充分揭示等等。

  风险分散是金融风险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即俗称的“不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该理论为马克维茨赢得了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基本原理是:几乎不存在未来收益波动完全正相关的两个资产,因而对资产进行组合投资不会增加投资风险。

  按照该理论,银行对不同企业贷款视同为银行的“投资组合”,对不同企业投资将不会增加银行的风险。然而至今,以温州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联保大面积风险蔓延,是理论还是实践问题呢?

  马克维茨理论的基础是:在投资额度一定的情况下,对不同的资产进行组合,可以降低投资的风险。即一组企业的总授信额度应该是组内实力最强的单户的授信额度,而非进行各户额度叠加。额度叠加的后果是,授信额度低的企业获得了授信额度高企业的额度,授信额度高的企业的授信额度也没有降低,这已经背离了理论假设。按此操作,风险不但没有得到分散,反而进行了放大。

  该风险分散理论起作用的另一个前提是,互保企业的行业关联度不大。例如,食品行业与饮料行业关联度肯定要比食品行业与IT行业关联度要高。

  即使这样,并非所有的风险都可通过投资组合而化解。系统性风险无法通过资产组合的办法进行回避。目前的互保,多数在同行业或上下游、同圈子之内进行,这样造成的情况往往是“你好我也好,你差我也差”,这样的资产组合风险分散效用本来就有限。现在经济下行,系统性风险暴露。银行反而由于这种似是而非的担保的存在,降低了风险意识,本来不大符合标准的企业由于这个创新产品的存在而得到了授信。

  此次浙江地区发生的大面积的联保问题并非互保或联保产品本身问题。在解决银行与客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上,该产品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这种模式也为银行扩大自身的客户渠道提供了重要途径。然而任何一个产品本身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风险。关键在于执行层面,是否对产品风险有足够认识?是否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程以及是否遵守了这样的操作规程?

  (作者系中国先锋金融集团高级董事总经理、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金融数学博士)

 

 



责任编辑:cprpu
上一页 [1] [2] [3] [4]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