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他坚持做了20年,结果是“信任不断叠加”。
告别体制
2010年12月13日,刘东华向《经济日报》社提交了辞职报告。
两年多前,他的助手和搭档,《中国企业家》总编牛文文离职创办了《创业家》杂志。牛文文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希望回到原点,再重新创造一个新的事业。”
12月17日,刘东华辞职的消息不胫而走。晨起打开手机、看着不断跳出来的祝福短信时,他想:“我要全力以赴去做新的尝试了。”
新的尝试,就是正和岛。他要打造“中国商界第一高端人脉与价值分享平台”。此时,中企俱乐部入会费高达260万元。
为什么要另起炉灶?刘东华略微迟疑了一下,说:“如果《中国企业家》杂志能够转型,转企改制……但这不是我一个人、一个平台所能做到的。”
他彻底想清楚了两件事:一、全世界没有一家伟大的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平台是在传统媒体里面催生出来的。二、没有一家伟大的市场型公司是在体制里面孵化出来的。“现在我离开,一切都是干干净净。”
2012年5月,原《中国企业家》杂志执行总编辑李岷也离职了,她创办了个性化商业资讯网站——虎嗅网。谈起离职原因,李岷说:“可能《中国企业家》杂志领导层没有更大的野心和雄心去做一些突破和发展。在新形势下,传统媒体的传播效益在递减。”在虎嗅网,李岷可以尝试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消费、阅读习惯制作内容,对她来说一切都是新的。
李岷的新公司在北京北四环,在一座商住两用居民楼里租了一个三室一厅,不到十名员工。她没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室,甚至没有办公桌,一个单间里专门放了张硬硬的折叠床。
跨越两道鸿沟
与大多数创业型公司相比较,刘东华的公司很阔绰。清华科技园创新大厦B座9层,走出电梯间,迎面一张宣传海报:将@岛进行到底。画里的两个男人,左侧是刘东华,右侧是黄丽陆。刘东华是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黄丽陆是正和岛总裁,原《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海报上贴了几张便利贴,写着“在一起”。
“正和岛”里有两种岛民:绿色岛民叫狮子,是企业家。蓝色岛民叫鹰,是专家学者和意见领袖。岛民们在网络地图上占地而居,互为邻居,可以进行发言、转发、浏览等操作,个人主页类似微博,岛民资料还会显示岛民性质、影响力、金币,及近邻。
考虑到企业家的阅读习惯,正和岛网页和手机报呈现的字体比正常的大了近一倍,还设置了语音、客服录音等无需打字的发言方式。
一位正和岛会员称:“最重要的是这个产品做出来了,内容可以更加精细。”这让他每天产生了登录的预期。
正和岛非常注重“分享”。在“热点、宏观、商业、人物、生活”各板块,每条内容首行都标注“推荐人”,主页右侧是“东华推荐”、“总编推荐”。线下读物《决策参考》更是需要推荐人写推荐理由和阅读笔记。2012年6月的《决策参考》推荐人包括吴敬琏、“国务院国资委某重要领导”、河南建业董事长胡葆森等人。
正和岛的互联网产品上线之前,许多人建议刘东华去挖人组建一个明星团队。“高于对方一倍的价格把人挖过来!”刘东华不干,他觉得起点太高有时并不见得是好事,尤其对一个创业平台。
“我们起步时现金准备非常充分。如果你不能够非常理性、非常冷静,这些东西都可能成为死亡的陷阱。”刘东华选择忍受前期的缓慢。他把正和岛的DNA比作人参:“野山参偶然性太多,偶然死亡的可能性太大,我们一定要确保它的安全,要尊重它内在的逻辑,其实你尊重它,它的快(到一定阶段)实际上仍然是超乎想象的。”
从传统媒体人到创业者,尤其是互联网、社交网络的创业者,刘东华自己也承认:“至少是跨越两道鸿沟,我们也有点无知之勇。”
大佬们的担心
刘东华到底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他说他要在网络世界重建主流、标准、权威和核心,以及规则与秩序,这事儿太难了。“难不等于不需要,甚至越难越需要。”
李书福曾说他看不清楚刘东华想要的东西。刘东华当时就回应他:“你看不清楚太正常了。十几年前你刚做汽车的时候,这么传统的行业,谁能像你一样看得那么清楚啊?当时对你最高的评价就是书福精神可嘉,内心还觉得你是傻逼。”
有一次,刘东华与柳传志、马蔚华、王健林一起吃饭。柳传志说他也还是有点担心正和岛的模式。刘东华用惯有的大嗓门说:“柳总,您担心的事我一点都不担心。我担心的事,(在您看来)很简单,您可能不担心。”创办之初,刘东华担心的主要是团队建设、企业管理和平台成长速度,在他看来,都是“术的界面”。
责任编辑:cpr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