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每年都有数万亿元被不公平地分配给占据垄断地位的国企。它们占据着大量资源、土地和贷款,但效率低下
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中国国有企业过去10年实力不断得到增强。去年有73家内地公司跻身《财富》杂志全球500强,其中68家为国企。
这在15年前看起来是不可能实现的成功故事,当时数千家国企濒临倒闭,海外报道全是“经济恐龙”将在一夜间崩塌,社会将出现动荡。自那以后的改革成效显著,但批评人士认为,中国国企的复兴主要是依靠优惠政策、大规模补贴和市场垄断来实现的。在漂亮的账面数字之外,研究人员警告称,许多国企巨头都是浪费资源、扭曲市场的亏损机器。它们不断下降的生产率可能威胁到中国政府未来十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最近,围绕国企是否需要“大修”的讨论愈加激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说:“每年都有数万亿元被不公平地分配给占据垄断地位的国企。它们占据着大量资源、土地和贷款,但效率低下。”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员薄智跃说,内地国企已变得过于庞大和利润丰厚,无法为国家和民众带来额外利益。
政府近年来试图塑造积极形象,称国企数量在下降,私人投资比例在增加。但数据显示,国企在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水利和交通设备等行业所占比例从40%至95%不等。自2003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要改革国企体系。尽管如此,鲜见实际措施。2001年至2009年,国企年平均资产回报率约为8.16%,低于私企的12.9%。若排除优惠政策和补贴,国企的真实表现可能更糟。
鉴于官员在国企中有根深蒂固的利益,改革努力将遭遇政治阻力。国企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密切关系还造成监管松散的问题,近年来出现一系列国企高管的丑闻案件。世行在《中国2030》报告中说,“改革是紧迫的。”中国欧盟商会最近也发出类似呼吁,“未来五年将至关重要……必须进行全面、急迫的改革。”(作者维多利亚•阮,王晓雄译)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