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26日电 自7月18日起,新华社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率先公开 “三公”经费以来,截至目前,已有98个中央部门完成“三公”经费公开,这些部门2011年支出决算合计60亿元左右,其中公车支出共计近36亿元,占各部门已公开的2011年全部“三公”支出的近60%,相比2010年公车支出39.8亿元、占全部“三公”支出61%,无论是数目还是占比都有所减少,但公车支出仍然在出国(境)、公车购置及运行、接待三项中占比最大。
国税系统公车支出再列第一 为全国友协4167倍?
根据各中央部门已披露的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公车支出的数额差别较大,甚至呈现出两极分化。国税总局(含全国税务系统)2011年公车支出继2010年之后,继续保持最高,为137078.69万元,每工作日花548万元,《国家税务局系统2011年部门决算》指出车辆保有量49850辆,车均运行费约2.65万元,未说明新购置数。虽然相比去年的148623.60万元有所减少,但仍然超过13亿元。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的2011“三公”决算和2012预算均为0,公车支出也为0,对此,全总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工会有自己的经费和会费,不是政府的财政拨款单位,所以“三公”经费为0。而公布“三公”经费具体数字的中央部门中,公车开销最低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为32.89万元,国税系统公车支出为全国友协的4167倍。据了解,国税总局实行垂直管理,它的统计口径包括了其直属单位和下辖的地方分支机构,与其他部门的财务体制有所不同。
2011年“三公”经费中公车消费决算额排名前三的部门是国税系统、海关系统和国家质检总局。这三个部门的公车开销占总开销的比例也格外高。国税总局(含全国税务系统)2011年“三公”总计消费203842.15万元,公车开销占67%;海关总署(含全国海关系统)“三公”总计消费50242.82万元,公车开销44537.36万元,占比超88%;国家质检总局“三公”总计消费40459.76万元,公车开销26837.19万元,占比66%。
2012 年公车预算增加部门占68% 7部门预算过亿
从公布的各部门2012年预算可以看出,有60多个部门的公车购置及运行费比2011年决算有所增加,占比超过65%。其中国税总局(含全国税务系统)增长额度为中央部门之首,增加7969.72万元,之后是农业部增加3708.11万元,公安部增加2367.14万元。
但也有一些部门2012年公车预算有所减少,比如国土资源部,铁道部。记者发现,在中国工程院公开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决算表中,2012年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的预算数额为0,表格下面注:“2012年预算数”指“三公经费”2012年当年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中国工程院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数字为0是指今年这项支出的财政拨款为0,因为去年公车支出有结余,会直接转到今年来使用。
此外,已公开“三公”信息的中央部门中公车支出预算过亿的有7个部门,数额最高的是国税总局(含全国税务系统),超过14.5亿元,其他依次是海关总署(含全国海关系统)4.50亿元,国家质检总局2.69亿元,中国银监会(含全国银监系统)2.25亿元,中国气象局(含全国气象部门)1.6亿元,农业部1.51亿元,公安部1.13亿元。
公车改革:发放车补不合理 改革应避免变相福利
对于公车改革,各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今年春天,温州市委办、市府办下发《关于温州市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今年6月底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县(市、区)今年底前完成公车改革。其具体方案是,除省管领导干部、医院学校、公安、检察院、法院、国安、劳教所等执法执勤公务用车以外,所有公车全部拍卖。同时,对温州市区范围内的公务交通,实行限额货币补贴,从正县实职到科员、办事员按其职务层级划分为7个车贴档次,每人每月最高补贴3100元,最低为300元。
此举一出,引发议论纷纷,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温州车改补贴之高创下全国各省市之最。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微博)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温州公车改革,一个处级干部的车补是3100元,而温州市退休人员的平均工资才2200元,干部光车补就比普通老百姓的退休金还高,非常不合理。竹立家认为,“目前公车改革陷入僵局,各地通过改革,把原来不合理的公车使用合理化,目的是继续使用公车,这个思路是不对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熙瑞认为,如果是公务用车,国家报销就可以了,不要用车补的形式,车补是变相地把公家的钱发给个人,会引起群众很大意见。“公务人员不用车、不出门就不要拿车补。”
公车使用应该社会化市场化 部级以下不应有专车
7月9日,《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出台,该条例规定,政府各部门应当对公务用车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并建立健全公务用车使用登记和统计报告制度。在此前的3月22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适时出台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而早在1994年中办、国办曾发布《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明确规定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干部可以配备专用公用车,其他职务干部不专门配备公车,只派用公用车。
竹立家认为,公车改革的关键一点就是应该将规定落到实处。应认真落实副部级(含)以下干部不配备公车,同时,可以一个部里有几辆公车,以便送达文件或者其他公务使用,但应严格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竹立家说,公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取消公车,现在的购置费用太大,运行成本太高,公车使用应该社会化市场化。比如首尔市只有4辆公车,京畿道有8辆公车,负责文件传送等公务,如果政府部门有用车需求可以通过市场化或社会化来解决。而日本是半市场化方式,有的市有十几辆公车,由公车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各部门有需求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向公车管理部门预定,如果公车没订上,就走市场化,打车或者租车,统一管理,非常严格,绝对不会发生公车私用的情况。
刘熙瑞认为,我国的公车应该压缩,把公车市场化,单位要用车,经领导批准,打车、租车都可以。单位自己养车漏洞太大,涉及到修车等问题,修车的发票管理不严格,比如花1000元开2000元的发票,虚开发票。“而公车市场化后,在市场上租车,相对透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吕艳滨认为应该取消或者减少专车,严格限定公车的使用范围,实行公车社会化,降低机关的养车费用。
保留部分公车 但应引入举报机制、追责机制
公车改革是否要全部取消公车?刘熙瑞认为,必要的公车,比如公安机关的公车应该保留。但这部分公车需要群众监督,不能私用。刘熙瑞建议公车应该有特殊号码,比如与其他车辆相区别的特殊字母或者车牌上有“公”字,如果不能与社会车辆相区别,群众不知道是否为公车,就无法监督。
刘熙瑞说,公车使用的情况应该让广大群众来监督,发现公车私用的现象可以举报,建议国家设一个专门的部门或者由监察部门来接受举报,一经查实,要严厉追究,“在公车使用上,有举报机制、追责机制,公车有相应的标识,才能方便群众监督,避免公车私用。”
对于公车使用,吕艳滨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公车使用应加强监督,除了由各部门的审计、纪检部门监督外,应当引入公众监督机制,最大化公开公车使用情况,让百姓监督。此外,他还表示,“三公”经费在公开公车开销时,应该进一步细化,应公布公车的细类,如有多少专车,有多少公务执法车,还需要公开养车费用和使用情况,及新购车数量和报废车数量等信息。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