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除了商业上未雨绸缪、知人善任外,也在按照自己的方式使和记黄埔成为受尊敬的公司。目前,他拥有255亿美元巨额身家,但这不妨碍李嘉诚成为当代华商第一人。但毕竟年事已高,且见惯豪富之家由于争夺家产骨肉相残的悲剧,他最近终于做出一个引人注目的决定。李嘉诚恪守自己的承诺--将财产的三分之一捐给社会,为此成立"李嘉诚慈善基金",这被其称为"第三个儿子"。因此,李嘉诚分家产,表面是分钱算账,骨子里却是人生智慧的一次集中展示
香港富豪的接班分产问题一直是社会乐此不疲的话题。父子反目,兄弟成仇,这个圈子从来不缺乏这样“精彩”的话题。纯粹的亲情在财富的拷问下屡屡变质,凸显出人性的阴暗和不安。最近华人首富、香港巨头李嘉诚的家产分割,成为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李氏家族再次引发社会对富豪家庭传承的关注和热议。巨额财富的传承究竟带来的是什么?也许通过李嘉诚的用心良苦,我们可以回归这个问题的本质。
“三子”分产
5月25日,在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股东年会后,李嘉诚首次向媒体首次披露了自己巨额资产的分配方案后,社会各界人士对此事的各种关注,立刻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李嘉诚的分产思路里,长子李泽钜接管了他一手创立的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幼子李泽楷则得到了父亲的巨额现金,用于支持他发展自己的个人事业,注资规模会是李泽楷现有资产的数倍;社会实际关注度更高的第三个“儿子”——李嘉诚慈善基金,也在当日披露,日后将由李泽钜担任主席,李泽楷参与管理。
此时的李嘉诚,身家已达255亿美元。83岁高龄的他常戏称自己才是正宗的“80后”。然而却有让大部分“80后”望其项背的生活方式——他每天阅读科学、经济、政治和哲学方面的著作,午饭前读的书和处理的事情比一般人一整天处理的都多。也许是年龄和心境的原因,李嘉诚最近读史比较多,手头是一部古人的传记。
早点喜欢粥和蔬菜的李嘉诚,最近身体挺好。在各种场合强调这一点对于李嘉诚而言很重要,因为大家很容易想起,2005年李嘉诚因病住院,导致的长实股票大跌。
对于李嘉诚来说,早日分配好家产,各方面都有好处。然而毕竟家大业大,稍有不慎即会引发各方震荡,所以这次的分产方案,李嘉诚也已经酝酿了很久。
李嘉诚一直是商界的一个传奇。似乎结合了所有创业者身上的挫折坎坷和奋斗精神。出身卑微、历经坎坷、学历不高、白手起家,然而勤奋不辍,终获成功。
关于李嘉诚这个商界奇才的励志故事流传无数,然而有经济学家曾经很肯定地说,中国只有、也只能有一个李嘉诚。
己的财富帝国的美好梦想。然而富不过三代的定律似乎总是那么应验,许多家族企业,传着传着就日渐式微了。
因为财产可以分割,品行、天赋和能力,却永远无法取代和彻底继承。
李氏清单
李嘉诚能留给下一代什么?资产。
然而再多的资产都难掩他对家族企业无法长青的忧伤。业内人士也说过,李氏家族里,没有哪个人能真正企及李嘉诚的一二。洞悉全球的视野、果断的决策力和强大的人格魅力等等,都不是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加上有意引导就能学来的。所以人生无可替代,父子也不行。
我们来再看一看李嘉诚分产的这份清单。
不难分析出,宏大的整个家族企业,使命将移交给现年48岁的长子李泽钜。次子李泽楷的则是真金白银的支持。然后大儿子和二儿子将共同扶持“第三个儿子”——李嘉诚基金会。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完全是为了孩子“量身定做”。
李泽钜在长江实业已经超过20年,圈里人对他的常用评价是“很守规矩”。所以,循规蹈矩的李泽钜与香港各界的关系都比较融洽,但抛开“父亲李嘉诚”这张名片,李泽钜很难说有重要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李泽楷则十分个性,不太注重传统,似乎并不很在乎方方面面的关系。从和梁洛施的感情纠葛中,便很能体现这一点。
有意思的是,其实两个儿子,起初都是按照父亲设计的生命轨迹行走的。
1964和1966年出生的俩兄弟,在还不清楚董事会为何物时,已经从小被父亲安排在董事会的“列席台”上。李嘉诚安排两人小学和中学都就读于香港圣保罗英文书院,毕业之后又先后都到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进行深造。
人生轨迹的不同在大学时初露端倪——在香港地产业发展高潮的时候,长子李泽钜被父亲安排选读了土木工程专业攻读硕士,李泽楷则依据自己爱好读了计算机专业。
与此同时,两兄弟的性格特征也开始表现出了完全的不同。李泽钜如其名,稳重踏实,中规中矩,非常懂事;李泽楷则锋芒其外,个性十足。不难窥出,性格的差异,已经决定了俩兄弟日后不同的人生之路。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