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通货膨胀?
周克成(财经评论员)
弗里德曼教授在《货币的祸害》中写道:“通货膨胀是在货币数量明显增加,而且增加的速度超过产量的增加的时候发生的,每单位产量(对应)的货币数量增加得越快,通货膨胀率越高。在经济学中,也许没有哪个命题比这个命题更为确定的了。”
过去好几年中,我一直都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当有朋友问起时,我通常也如是解答。
但今天看来,这个命题恐怕得作出一些调整了。
没错,通货膨胀都是货币数量增加引起的,但弗里德曼教授给这个说法加上了两个限制条件。第一个是:货币的数量要明显增加;第二个是:货币数量增加的速度,要超过物品产量增加的速度。而我认为,这两个限制条件是可以去掉的。
我们应该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即即使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不明显,即使其增加的速度没有超过物品增加的速度,那也是一种通货膨胀。货币量只要有任何增加,就应该被认为是一种通货膨胀。
我理解,当弗里德曼等人说到“通货膨胀”这个词的时候,都是相对于物品的供给量来说的。这确实说得通,在物品增加量也很多、甚至更多的时候,货币的相对量并没有增加,相对来说,并没有“膨胀”。
但从实际情况上看,货币量却是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昨天这市场中有10万亿美元,今天政府又印了5万亿投入到市场中去,你怎么能说这里的货币量没有增加?怎么能说通货的数量没有“膨胀”?
举个例子:一棵苹果树,昨天高0.8米,今天高0.9米,如果拿去和一棵昨天同样高0.8米,但今天却已经高达1.5米的桉树比的话,它是没有长高,相对来说没有长高。实际上,从相对意义来说,它不但没有长高,还变得更矮了呢。
但实际情况如何呢?这棵苹果树到底有没有长高?有的,确确实实地有的。要说这棵树有没有长高,除了从和其他树木相比外,我们还应该从它自身的实际情况看。我们将看到,它实际上是长高了的。我们不能因为别的树成长的速度比它快,就否认它也在成长。
货币问题同样如此,物品数量是在增加,但我们不应该用这个来否定货币实际数量的膨胀。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货币数量到底有没有膨胀,应该——至少可以——从货币的实际数量有没有增加的角度判断和理解。
当然,这种程度的通货膨胀——即货币数量的增加没有超过物品数量的增加——的危害会小一些,通胀的程度与其危害永远成正相关关系。而这个程度的通货膨胀,会不会造成奥地利学派所说的“扭曲生产信号”,我还不知道,所以暂时不谈。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程度的通货膨胀,都会有发钞当局掠夺百姓财富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应该单纯从货币供应量增加与否的角度判断和理解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货币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物品供应量的增加,物价必定下跌。而这个物价下跌的过程,就是老百姓充分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过程。同样在工厂里上班一个月挣两千元,你以前只能换到一台手机;现在,手机制造技术提高,供应量增加,你这两千块钱能换好几部手机了。只要货币数量不变,只要经济继续发展,这样的故事将发生在许许多多人的身上,发生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活水平就是这样一步步提高起来的。
但如果有个政府跑出来,加印一堆钞票,事情就有所不同了。由于加印的钞票还不是那么多,那物价可能还是在下降,人们还是能分享到经济增长的好处,但是,物价下降幅度减少了,好处也减少了。本来能多买三台手机的钱,现在恐怕只能多买一台了。另外一些手机那里去了呢?到了那些花新印出来的钞票的政府官员那里去了。
不管加印的钞票有多少,不管这个货币增加的速度有没有赶上、超过物品增加的速度,只要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老百姓手中的钞票实际上就贬值了,他们的财富实际上就已经被偷走,被掠夺了。
让人遗憾的是,人们很少能够察觉到这种损失,即使察觉到自己的购买力怎么老是增加缓慢,那也很少能够正确地理解到,这是因为政府在背后静悄悄地把他们的财富转移走了。
从这点看,我们也得清清楚楚地把“货币数量的增加”当作一种实实在在的通货膨胀现象。并对它多观察,多解释,多揭发。在时刻提高对它的警惕的同时,提醒人们、告诉人们,这种事情确实在减少他们的财富。而不是仅仅因为它的增加速度赶不上物品增加的速度,就认为它并不是一种通货膨胀的现象,进而漠视了它的严重性和恶劣性。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