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5月4日在北京闭幕。细读新华社刊登的中美第四轮经济对话成果清单,可以看到,这轮对话成果累累,在一些重点经济领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笔者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中方承诺稳步提高国有企业
红利上缴比例。美方对中国国企分红问题尤为关注,他们担心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是否可能衰竭,并由此影响到美国与世界经济。而且,将国企红利转为全民红利进而刺激内需消费,已是我国政府下一步进行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国企利润全额上缴。90年代以后,随着拨改贷(国企营运投资资金由国家拨款改为向银行贷款)、利改税(国企利润改为所得税)后,国企完全停止向国家上缴利润。这里面出现一个问题是,国家所有的国企与其他形式的企业一样纳税,而数额庞大的国企经营成果很大程度上由国企经营者主导支配。人民群众要求共享改革成果包括国企经营成果的诉求日益强烈,中央顺应民意,这几年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其中,国家决定国企从2007年开始上缴红利,目前国企按照四种类型上缴“红利”,其中,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等具有资源垄断型特征的行业企业,收取比例最高,达到15%。
稳步提高国企上缴红利比例,是实实在在落实“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国企发展壮大的本质要求和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解决百姓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的切实之举。国企上缴的红利主要用在充实社会保障资金不足上。我国社保资金缺口在几万亿元,如何填补这个巨大缺口,国企应该有所作为,其中上缴红利填补这个缺口是可行路径。对于解决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等民生问题,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解决好百姓社会保障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经济转型意义重大。我国经济转型的重点在于将经济拉动力转到内需消费上,这使得消费将成为经济的主要动力。一方面百姓必须有钱消费,另一方面百姓的消费还需要没有后顾之忧。排除消费的后顾之忧,需要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国企上缴红利充实社会保障资金,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解除百姓的后顾之忧,使百姓敢于大胆消费,以加速我国经济转型步伐。正如美方认为的,提高国有企业分红比例带来的收入,可用于资助政府的社保和养老开支,从而有可能降低中国人大量储蓄的必要性,让他们提高消费支出,达到刺激中国内需的目的。在提高国企分红比例上,中美双方达成的共识难能可贵,可谓中美第四轮经济对话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当前,国企上缴红利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上缴红利国企数量少、面积窄。目前上缴红利的国企仅限于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中的部分企业。二是上缴比例过低,最高上缴红利比例为15%。因此,要扩大上缴红利的国企范围,提高上缴的比例。目前,我国已经承诺增加上缴利润的中央国企和省级国企的数量。笔者认为,特别应该将国有金融企业纳入到上缴红利范围之内。在提高上缴红利比例的问题上,对国企最为了解的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可将国企上缴红利占利润的比例逐步提升到20%、25%。据统计,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利润为2.26万亿元,商业银行利润为1.04万亿元,二者合计为3.3万亿元。按照25%比例,应上缴红利8250亿元。按照这样的速度,几年时间就可以弥补社保资金缺口,这对于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意义很大。
有三点需要特别引起重视:一是国企上缴红利全程必须透明。让人民群众知道国企上缴了多少红利,哪些企业上缴了红利,上缴了多少;二是必须严格国企上缴红利的用途,目前应按照既有规定,严格限定于补充社会保障资金缺口,而不能挪作其他任何用途;三是要尽快制定国企红利上缴和使用管理办法,特别是把国企上缴红利用在补充社保资金上用制度固定下来。
总之,国家决定稳步提高国企上缴红利比例,是一举多得的明智决策。常亮(河南 职员)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