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因为其平板电脑iPad的商标纠纷再次成为焦点。距2月29日iPad案终审的日子越来越近,深圳唯冠和苹果的舆论战也处于白热化阶段。
2月17日,负责深圳唯冠债务重组事宜的和君创业公司总裁李肃透露,其已经在美国咨询了三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苹果当年在英国收购的iPad商标涉嫌欺诈,深圳唯冠将以欺诈起诉苹果索赔20亿美元。在面对美国舆论抨击苹果压榨代工厂利润的“内忧”时,苹果不得不面对这场旷日持久的商标战役,而一旦侵权成立,iPad是否更名以及如何更名都将成为新的难题。
谁的苹果
“当时苹果那个小公司来和我们谈判时,只是表示因为该公司的名字缩写是IPAD才要买,而且承诺其业务不会和唯冠竞争。这样的行为,苹果有欺诈的嫌疑。”唯冠创始人杨荣山2月17日对《华夏时报》等诸多媒体记者透露。
当天上午,唯冠创始人杨荣山、负责深圳唯冠债务重组事宜的和君创业公司总裁李肃以及国浩律师(北京)事务所律师马东晓对外联合介绍了关于与苹果iPad的商标纠纷一事的最新进展。
也许是涉及时下最为热门公司苹果的缘故,2月17日,国浩律师(北京)事务所所谓的大会议室已经被记者堵满,找一个舒服站的地方都成难题。
“唯冠公司从2004年-2006年为iPod商标与iPad商标近似而在英国与苹果公司诉讼,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与苹果谈判出让iPad商标。苹果公司设立的虚假小公司花了3.5万英镑买走的iPad商标是用不正当的欺诈手段取得的,我们委托美国公司正在准备起诉苹果公司。”作为iPad商标诉讼与公关的总协调公司、负责深圳唯冠债务重组事宜的和君创业公司总裁李肃2月17日发表声明称。
李肃透露,苹果当年在英国收购的iPad商标涉嫌欺诈,深圳唯冠将以欺诈起诉苹果索赔20亿美元。
李肃发布的声明进一步称,iPad中国商标没有卖给苹果是当年苹果公司承认的事实,双方进行了长时期的转让谈判。2010年8家银行查封唯冠深圳公司后,苹果还派律师与8家银行协调有偿转让该商标。苹果公司强行使用后不承认当年的谈判。至于iPad商标是不是卖给苹果和苹果能不能在中国大陆使用iPad商标,根本不是唯冠公司承认不承认的问题,是中国法律容许不容许的问题。
10美元转让费身世
资料显示,2000年,唯冠国际实际控制的唯冠台北公司注册了iPad电脑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各地的商标。2001年6月和12月深圳唯冠先后申请注册了两项iPad中国商标注册号为1590557和1682310,使用范围包括计算机及计算机周边产品,并在随后推出自己的iPad电脑。不过国内当时由于市场环境并不成熟,因此唯冠科技iPad电脑的销售并不太好。
“我当时投入了3000万开发这一产品。”唯冠创始人杨荣山2月17日透露。
有消息显示,在苹果公司策划其iPad平板电脑进入欧洲市场之时,发现iPad商标已经被唯冠注册。在英国,苹果公司曾以撤销闲置不用商标等理由将唯冠告上法庭,但是最后该场官司以唯冠胜诉而告终。
2009年,苹果公司律师在英国设立了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并与唯冠台北公司联系。当年12月23日,唯冠国际CEO兼主席杨荣山授权员工麦世宏签署相关协议,将10个商标的全部权益转让给英国IP公司,其中包括中国内地的商标转让协议。协议签署之后,英国IP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3.5万英镑购买所有的iPad商标,然后英国IP公司以10美元(也有称是10英镑)的价格,将iPad商标的所有权益转让给了苹果。
对于此桩交易,杨荣山2月17日称,“当时苹果那个小公司来和我们谈判时,只是表示因为该公司的名字缩写是IPAD才要买,而且承诺其业务不会和唯冠竞争。这样的行为,苹果有欺诈的嫌疑。”
同时值得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唯冠认为,当时英国协议IP公司与唯冠台北公司所购iPad商标协议中的iPad的中国大陆商标权归属于其深圳唯冠公司所有,并不属于唯冠台北公司,所以出现了苹果获得的iPad商标权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有效性问题。
“苹果律师在与唯冠台北公司交易中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没有在知识产权中进行尽职调查。”深圳唯冠代理律师、国浩律师(北京)事务所律师马东晓2月17日分析称。
此后,深圳唯冠因金融危机破产,有数据称,其流动负债净额达28.7亿元,资产已经被银行查封,而对8家银行的负债大约为1.8亿美元,涉及中国银行、国开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交行、浦发行、华夏银行、深圳平安银行等银行,这8大银行也成为iPad商标权的实际受益人。据悉,深圳唯冠拥有的iPad商标目前是该集团最宝贵的资产。
2010年,苹果公司率先打破沉默,将中国iPad商标的合法拥有者深圳唯冠告上法院,结果原告败诉。随后苹果不服并于2012年1月5日向深圳中院提交了上诉状,上诉至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将于本月29日终审。
据悉,苹果一旦在29日终审败诉,除了面临深圳唯冠的巨额商标侵权赔偿外,还可能面临巨额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罚款数额为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
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1年第三季度,苹果iPad系列平板电脑累计在中国销售了362万台。有消息称,若按照均价每台3000元计算,苹果在中国iPad系列产品营销至2011年第三季度,已经达到了108亿元人民币。若二审败诉后,工商局对iPad的最高罚款可以超过300亿元。
谁是受益者
“多年前,我们购买了唯冠公司在全球十个不同国家的iPad商标权。唯冠拒绝承认和履行涉及中国部分的协议。香港法院已支持苹果。我们在中国大陆的诉讼仍在进行中。”2月14日苹果针对与唯冠的商标纠纷发表简短声明称。
“香港法院关于双方的合同纠纷根本还没有开庭,苹果公司公然声称香港法院支持他们的商标拥有权主张,这是欺骗舆论的行为,是对司法常识的违背。”李肃2月17日发表的声明对苹果进行反击称。
据悉,随着苹果公司与唯冠的iPad商标纠纷,目前iPad已经在多处下架。如亚马逊中国、苏宁易购、京东商城等。在苹果一审败诉后,唯冠在今年2月开始向各地工商部门发律师函,要求查扣在售的iPad。有消息称,几天前,河北地区工商部门开始查封实体店的iPad产品。
不过苹果对此显然进行了反击,这从李肃2月17日的声明中可以看出:“苹果公司以双方诉讼正在进行为由,并引证香港法院的临时禁制令阻止中国内地工商部门执法,是对中国内地法律的蔑视。”
“当年娃哈哈与达能诉讼期间,达能在BVI法院拿到对娃哈哈的禁止令,由某中介组织挑衅中国司法主权,被娃哈哈追诉法律责任,以对方承认错误告终。中国工商部门按中国法律执法是正当的执法,不认真执法的部门应该以不作为而被我方律师起诉。”李肃2月17日的声明最后称。
“苹果iPad商标改名可能性不大,且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处理,水货渠道短期会获得暴利。”易观国际分析师孙培麟2月16日对《华夏时报》记者发来的分析观点认为,这次商标诉讼事件会对iPad3在中国市场上市进程有很大影响。对于苹果来说,若侵权成立应该只是面临两种选择,交付罚金,并支付商标使用费用,或者交付罚金,后续产品更名上市。而苹果较为重视品牌形象,因此从全球化运营角度来说,偏向更名的可能性不会很高。
他同时认为,苹果iPad3短期不上市将会对国内市场产生以下两种影响:一是国内水货渠道都会在短期内获得巨大的暴利;二是三星、联想等相关娱乐定位的平板电脑获得一定市场机会。
无论怎样,对苹果来说,这次的商标纠纷都是一种考验。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