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版本PMI差异大 折射企业家复杂境遇感受
如果说CPI是每个人都持续关注的话题,那么企业家和投资者则更加关心代表经济先行指标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与1月CPI意外反弹带给经济学家和普通百姓不同的感受一样,1月份两个不同版本PMI之间的差异也带给企业家不同的感受。
2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与汇丰中国制造业PMI上演“泾渭分明”的一幕:不仅官方PMI较前一个月回升0.2个百分点至50.5%,继续保持在50%的“荣枯分界线”以上,其新订单指数和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都较上月回升;与此同时,虽然汇丰中国制造业PMI虽然也在1月微幅回升0.1个百分点至48.8%,但已连续3个月低于50%的经济增长衰退临界值,同时其调查发现新订单量整体已连续3个月下降,厂商采购量减幅也比较明显,为34个月以来最大。
“现在关注PMI数据的人多了,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两个数字分别处于50%这个‘生死线’上下差别较大。”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说,“但实际上,两个数据分别代表了大中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近况,而且都有自身的连贯性。”
熟悉长三角地区企业生存状况的浙商证券总裁助理、研究所所长邓宏光认为,两个数据恰恰表现了目前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差别,应该能反映出两种企业家的感受。
对此,记者也从两个机构分别了解到了两个PMI之间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对记者说,他们此前的调查样本中中小企业相对较少,而国有大中型企业覆盖较为全面;而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则表示,汇丰PMI的调查样本更多来自于非公有经济,可能更多反映了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