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12年1月6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同,金融工作会议的关注点不在货币政策,而是在金融体系的发展和改革。此前的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涉及
金融改革,核心则是国有银行改革这条“红线”。现在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议题包括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综合经营和金融机构的监管、明确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和约束机制等。这使得我国金融改革更增加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当前金融改革存在哪些问题?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本期中国经济时报圆桌论坛将围绕金融改革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邀请到的嘉宾有: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四个阻力
中国经济时报:各方都注意到,在此次金融工作会议中,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人民币国际化是备受关注的议题。而此“三化”的核心,又是“利率市场化”。那么,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阻力主要在哪里?
周景彤: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新一轮深水区,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和人民币国际化都包括其中,不能说谁是核心谁不是核心的问题,只能说这“三化”问题环环相扣,需要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就利率市场化改革而言,我认为目前存在两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财政方面的制约。全面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存贷款利率上升,一方面会加重政府的债务利息负担,另一方面可能会引起政府向银行体系强制融资等问题。截至2010年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约为10.77万亿元,高额的地方债务是我国经济运行一大风险,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必然会进一步加重地方政府债务的还本付息压力,使债务的正常周转面临考验。
二是金融监管的制约。稳定的经济环境和完善的金融监管是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由于利率市场化将不可避免地引起银行存款成本上升,银行往往会扩大贷款规模,并且追逐风险更高的贷款项目,因而需要更加完善的金融监管来保障银行的稳健经营,而在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因不能摆脱行政干预而缺乏超脱性和真实性,监管标准、手段和技术也不能确保监管的信息质量,无法使金融机构采取稳健和审慎的经营原则,这成为制约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又一大障碍。
杨涛:阻力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利率市场化会使商业银行竞争更加激烈,传统上以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业务模式会受到根本性冲击,因此商业银行对于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会有所保留;二是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对于金融监管的效率、货币政策的操作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在此方面还有所不足;三是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需要有制度环境的支撑,包括法律制度和金融基础设施等,这些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多空白和不足;四是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都提出了内部机制、融资模式、风险应对等更多的挑战,这就要求继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