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支柱,审慎监管者。我们面对最大的结构性风险,一方面我们在力推混业经营,金融控股集团、金融控股公司,另一方面我们又强调分业监管不能变,这样就带来了很大的结构性的风险,你的经营、监管是混业的,这样就容易出现监管的真空。多年来我们一直主张这件事儿要往前推,至少要建立一个分业监管的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否则金融监管就要出问题。另一方面是理顺金融领域中央与地方关系,我们一直在研究中央与地方关系,或者我们发现金融领域也有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是地方性的金融机构怎么办的问题。我们到温州调研的时候,民间借贷也有这个问题,一些地方性的金融机构,或者是根本不叫金融机构,比如说典当行、小型的机构、担保公司,包括民间借贷、企业间借贷非常盛行,但没有人监管。因为现在中央都是垂直的监管部门,鞭长莫及,监管不到小的金融机构和个人,但这是金融交易行为,但垂直的监管部门监管不到。然后地方政府又没有授权,我们各地虽然成立了一些金融办,但这些金融办的名称一直各异,干什么的都有,没有统一的授权,我们多年来呼吁要给地方金融办规范化、要给予授权,把地方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包括非银行的金融机构,把他们的监管职责赋予给地方政府,否则只有发展的动力,没有监管的责任,否则天天是要依照,没有人监管他,可不行。而且把监管责任放给地方也有一个道理,它即使出事儿,地方的金融机构、典当行即使出事儿也是在局部,不会造成全国性的系统性风险。所以把它放在地方去监管,我觉得这是有道理的。我主张授权给地方金融办,然后让它承担起对地方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交易行为的监管,要理顺金融领域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我们面临着第一件事儿。
第二支柱,最后贷款人。从长期来看,我们面临最大的流动性风险就是货币发得太多了,存在很多风险,这个方面怎么做?一个是要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国外的金融界学教科书中是基本常识。而且国外学者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证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逆相关的关系,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高通货膨胀率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低通货膨胀率越高,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与计量分析已经证明的事情。而且中国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个问题在1993年、1994年朱镕基主持金融工作时期有很大的改变,尤其是1993年宏观调控以后,地方政府对中央银行的货币干预明显减少,但是到目前,一些重要部门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干预还是很强,所以我是主张要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中一个办法是规范货币政策的决策机制。现在货币政策出了问题,你问责还是问谁?到底是中央银行的责任还是国务院的责任?我们是在国务院领导下,人民银行执行政策,问责问谁?不清楚。谁在参与货币政策与经济,每个人是什么态度,谁都不知道,事后也不知道,你怎么去问责。所以这么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现在没有办法问责,而且货币政策是一个非常灵活的,金融市场瞬息万变,需要非常明朗、非常灵活,但我们的决策机制一直到中央,这显然是不能适应的。好象是尊重领导,实际上是害了领导,因为领导不可能对金融市场这么了解、反应这么快。所以要把这个权下放到中央银行,下放到货币政策委员会,虽然我一直主张把货币政策委员会从目前的咨询机构变成决策机构,谁参与决策,投票表决,都把它记录在案。谁在会上表了什么态,发了什么言,是赞成提议还是反对提议,要记录在案,但不能马上公布。据我们了解,美联储是五年以后公布,日本中央银行是十年以后公布,为什么?就怕来自市场的压力太大,如果压力太大的话,那么参与决策的个人有可能决策失误。要留给后面的学者做研究,比如说我的一个好朋友,他就研究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货币政策,他就把当时的日本中央货币政策委员会开过一些会议资料全都拿出来看,他可以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当时为什么出这个政策,出于什么考虑,是对了还是错了,有一个评判,让历史评判、让学者评判,要有一个问责的机制。参与货币政策决策的人就会负责、谨慎,他表态的时候也会谨慎,这样的货币政策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所以,这个事情非常重要。
另外,任何一个国家的政策都是要发展经济,发展经济缺钱,最主要的是发货币。政府、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约束的话,政府都有这个动力,当时国民党垮台也是垮在这儿。但如果中央银行是独立的,就会有一个制衡的作用。货币的稳定权限在中央银行,而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是政府。这样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有一个制衡。更就是的理由,我们在过去的因此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升值,泡沫经济。但是我们发现当时的广场协议不仅要求日元升值,当时要求与美元有主要交易的五个国家都要升值,包括西德马克,当时也有大幅度的升值。为什么日元升值之后有很大的泡沫,为什么德国没有泡沫?最后发现德国当时把利率及时地提上去了,而日本没有提高利率,由于美国人的压力,因为日本没有独立性,当时日本的中央银行是在大政府下的,而德国人把利率提上去了。我们又进一步研究,同样美国人也压德国了,德国为什么就把利率提上去了?德国说中央银行是独立的,货币政策是国会决定的,而这一政策是美国人给的。就这样做到了没有泡沫经济,所以从保护国家利益的角度,从经济学教科书的基本常识的角度,从实践的角度都证明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把过多的货币发行导致通货膨胀的根本因素解决了。
第三个支柱是投资者保护机制。先进的地方,有了证券投资之后,有保险保证基金,但现在我们缺的是存款保险制度。目前最大的系统性风险是刚才张局讲了,前一时期我们关闭了很多金融机构,但现在有一个不好的倾向,中国现在到了小而不能倒的地步,并不是大而不能倒,一些小的金融机构出了问题也不能让它退出,金融机构只有生没有死的话,或者也不生也不死,这是最大的系统性风险。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就无法让他退出去,退出去之后会导致不稳定,一定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现在公认的存款保险制度最早是美国人建立的制度,中央一级的存款保险制度是在1933年罗斯福上台以后,就是大萧条时期,美国银行业倒闭了几千家,罗斯福上台后第一件事儿是通过银行法,当时的银行法规定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1934年成立了存款保险中心。据我们研究发现,其实美国在连邦一级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之前,在州一级进行过两次试验,后来都失败了。而第一次进行州一级的试验是纽约州进行尝试的时候,竟然是中国广东一个姓洪的商人给他的建议,建议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后来进一步研究为什么广东人可以提出这个建议,因为当时广东“13行”有一个机制,就是“13行”里的人可以和各个国家做生意,但成立一个基金,一旦出现了债务问题,通过保险基金帮助他进行债务偿还。
再往前倒的时候,我们发现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五户钱庄联保制度,也就是存款保险基本的原理最早来源于中国,但现在我们没有建立一个存款保险制度,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可喜的是,郑主任说的金融工作会议把这个事情提出来了,认为建立存款保险的制度已经成熟了。我认为2007年是一个最好的时机,但因为当时处理了很多不良资产,处理了很多金融机构,当时金融机构面临轻装前进的局面,但当时经济形势又是最好的向上繁荣时期,金融机构的金融状况很好。我们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我们当时认为是建立存款保险最好的时机,但后来我们发现2008年金融危机来了,有点吃不准,后来看了看,如果美国这次金融危机没有存款保险制度的话,那美国肯定会比现在的情况糟得多。这次美国也倒了几百家银行,但现在没有出现存款人的挤兑,没有出现大面积的银行倒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了存款保险制度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看清楚了,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关于金融安全网,我认为主要是以上三个支柱的建设。
关于金融改革方面,我个人也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的民营化、金融安全网的建设。由于时间关系,就说到这里,说的不对之处,欢迎大家指正。谢谢。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