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系列拍价新高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艺术品市场的隐忧,特别是流拍现象的大量出现,预示着板块的拐点正在来临。
随着香港佳士得秋拍以28.5亿港元的成绩宣告结束,今年中国香港地区秋季拍卖市场也基本落下了帷幕。除了老牌的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拍卖之外,邦瀚斯、天成国际拍卖行的崛起,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在一系列新高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艺术品市场也存在着不小的隐忧,特别是流拍现象的大量出现,无疑预示着板块的拐点正在来临。
热门拍品屡创新高
作为2011年秋拍艺术品市场的“开门炮”,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推出的“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无疑给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特别是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1.68亿港元成交,创下了明代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在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上,崔如琢《盛世和风》以1.28亿港元成交,拔得书画专场的头筹。
除了传统的书画、瓷器拍品之外,一些非主流的热门拍品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11 月28 日在香港圆满落槌的天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首场拍卖,总成交逾2.06亿港元。其中罗丹雕塑作品《皮埃尔的巨型头像》以6490万港元成交,高于估价3倍。邦瀚斯拍卖行举行的玛丽及庄智博鼻烟壶珍藏(第四部分)拍卖会中,玻璃画珐琅西洋仕女鼻烟壶,最终成交价格定格2530万港元,远远超出了该件拍品估价的5倍,刷新中国鼻烟壶拍卖的世界纪录。
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其中清乾隆·青花釉里红折枝花果纹梅瓶 六字篆书款,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颈饰宝相花,肩饰莲瓣纹,近足处饰蕉叶纹。底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成交价达到了4658万港元。这件作品的特别之处就是带有原装日本木盒,上贴标签:“明治四十年十二月十日 清国贝勒溥伦殿下赠进官窑加紫梅瓶一件”。明治四十年即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这无疑是让藏家最感兴趣的地方。
另外一件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超过千万港元的拍品,是清乾隆·御制白玉雕穿花八吉祥盘龙纹双兽活环耳盖瓶,成交价达到了3314万港元。此瓶所饰兽首形式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极为相似,更为重要的是,此器原为上海和香港怡和集团后人、英国渣甸爵士旧藏,并曾参加1935-1936年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展览,编号2839。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