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地下工厂仅给一家门店的日供货量就达数吨。”日前,惠州一位农资老板向记者揭露了造假行业这一惊人秘密。
据内幕人士透露,他们化验发现标注氮磷钾含量≥48%的假洋肥,实际只有10%-24%,商家每出一吨假货,至少可比卖正品多挣千元。“暴利,早已让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沦为冒牌进口肥的重灾区。”
7月中旬以来,南方日报记者乔装成买家和业务员,连续暗访了广州、惠州和河源等多个地区的农资市场,发现化肥“达芬奇”泛滥成灾,坑农现象令人触目惊心。在广州郊区,经销商明目张胆地向农民公开兜售假“雅苒”(Yara)。记者当场戳破假洋肥的“皇帝新装”,遭到店主恶语驱逐。有制假者甚至在网上公然叫嚣,要让揭黑记者有来无回。
半个月的调查,证实40吨假“挪威”,不过是农资“达芬奇”的冰山一角。
涉农“三假”
涉及维稳必须严惩
姜玉龙
谁能够想到,就在被誉为“广州南肺”的万亩果园深处,就在众艺术家隐于闹市挥毫泼墨的小洲村的附近,公然有假冒洋化肥四处摆卖招摇撞骗。而南方日报记者连日来的调查发现,这只是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假洋化肥无孔不入的一个缩影。假冒洋化肥由广大农村向中心城市周边蔓延已经令人怵目,更令人惊心的是,假冒洋化肥的炮制者中竟然有正规的生产厂家,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
其实,兜售假洋化肥的骗术并不高明,套用知情者的话来讲,甚至假到不用识别就能辨清真伪的地步,包装粗制滥造、故意放大的洋文指向子虚乌有、经销商注明广州的后面跟着却是深圳的电话、偷梁换柱假中有真真中有假、其效用甚至不用随便抓把土……更为重要的是,有关部门年年“亮剑”对种子、农药、化肥的涉农“三假”犯罪打击可谓不遗余力。那么,为什么制售假冒洋化肥的不法行为还有恃无恐愈演愈烈呢?
首先,被假冒的名牌洋化肥口碑好、效果明显,为制假售假的不法分子和个别正规生产厂家以巨大的利润空间。其次,经营门槛低、犯罪收益大,田间地头随便搭个棚支个架就算开张,而被假冒的洋化肥在华宣传保护工作不力,被侵害的农户又防范意识差。一旦农作物出现产量下降问题,农户往往会把原因归结到气候、种子和农药上,很少会想到是因为使用了质量低劣的化肥。劣质化肥的生产者和经销商正是抓住了农户这样的心理,才敢明目张胆地进行生产和销售。更为关键的是,对于农资制假售假的处罚力度尚不足以起到阻吓作用。《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最高二倍以下罚金。而第一百四十条对达到处罚底线的销售金额的规定是五万元。假冒洋化肥渗透的田间地头,其违法行为很难达到这一打击的标准。
社会肌体的信用缺失,宛若婴儿娇嫩的屁股,摸着摸着,一不留神就会摸到一手屎。由郭美美炫富引发的红会风波依然震荡、对动车惊天裂地追尾的痛定思痛未减分毫之际,由假冒洋化肥无孔不入引发对道德血液流失的追问,似乎话题过于沉重。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正如南方日报记者在调查中所展示的,“三假”造成农业减产和绝收,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坑害农民利益,有的农民家庭因“三假”陷入困境,极易诱发各类不稳定问题。
出于维稳大局的考虑,对于假冒洋化肥等涉农“三假”的打击,绝对不能手软。
■现场
广州瀛洲市场公开摆卖假“挪威”
造假水平低劣农民却深信不疑
■现状
一个假冒产品竟注册多个洋牌子
一吨假“挪威”至少比正品多挣千元
农业部门统计,广东肥料市场的需求量一直在600万吨左右,其中复合肥就达200万吨。业内人士称,为抢夺这块市场蛋糕,各路商家都在挖空心思寻找捷径。“如今进口肥的市场份额已经被压缩到了1/3,但由于质量好,这几年在市场上有卷土重来的趋势。”一位惠州中联公司的前员工告诉记者,想着在市场上捞一把就走的人特别多,而仿冒进口,被这些人当成了快速致富的法宝。
广东省农业厅土肥站的林日强科长发现,市场上充斥的假洋鬼子多不胜数。“一些厂家以直接仿冒或打擦边球的方式,伪装成挪威、芬兰、德国、俄罗斯、丹麦等各个国家的产品,有的鼓吹原材料进口,有的则直接把原产地标注为外国,还有的注册与国外著名公司名称一样或相近的空壳公司。”
芭田公司市场部经理李海群也告诉记者,目前在市场上假冒进口肥的形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完全的假货,在质量和品牌各个方面都有问题的假冒伪劣商品,另一种就是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产品本身质量是合格的,明明不是进口却要说成进口的。“这样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价钱,获得更高的利润。”
前不久,一款名为“德狮马”的复混肥,在广东德庆县引起了德庆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的关注。该县农业局的姚副局长告诉记者,执法人员经过调查取证,发现这款肥料的厂商在湖北以同一个登记证号注册了“德狮马”、“维京船”、“住和”和“丹王”等多个不同的洋牌子,以期误导消费者。
今年5月底,惠州市惠阳区一位潜伏多年的售假大户许某被警方连窝端掉,当场查获40吨假挪威肥。记者在当地的调查发现,这只不过是假洋肥的冰山一角。
一位在惠阳区镇隆镇从事农资生意20多年的老板,几年前就开始关注当地的假洋肥。他发现,在销售旺季,造假团伙给每家门店的日均供货量就多达数吨。
给国产肥穿上一套进口肥的外衣,只需要几块钱的成本,然而,产出的却是惊人的暴利。挪威雅苒国际有限公司的刘经理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养分总含量≥45%的复合肥,每吨零售价在5200元左右,比同档次的国产肥价格至少高出1000元。
有经销商对当地的假“挪威”作过抽检化验,发现养分总含量≥45%的雅苒,普遍只有10%-24%,实际大多达不到17%。“这意味着每卖出一吨假货,就可以为整个产业链贡献3000-4000元的利润。”
广东是全球化肥单亩使用最多的地区——约达240公斤。在商家眼中,当地的肥料市场是一块大肥肉。而以挪威“雅苒”(Yara)为代表的进口肥质量好、价格高,成为制假枭雄仿冒的头号对象。
7月31日,趁着周末,记者伪装成市场调研员,前往海珠区的万亩果园中心地带的小洲村探个究竟。
小洲一带的生态湿地素有广州“南肺”之称。进村前,便有人向记者透露,当地农业效益好,农民很舍得投资,高档肥卖得相当不错。在沿路村民的指示下,记者很快在该村拱北大街的瀛洲市场找到了一处化肥经销点。
说是经销点,不过是商家临时搭建的一个小雨棚,下面直接用一辆手推车拉来十多包化肥,随时等候买家光顾。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