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这种小雨棚在珠三角非常普遍。每年需求旺季,一些平时不是从事农资生意的人,也会拉来一两车货,到人流较多的地方搭棚摆卖,趁机捞一把就走。而这类流动销售点,是假洋鬼子鱼目混珠的最好地方。
看到现场无人看管,记者绕着手推车仔细打量,发现在“芭田”、“心连心”等一堆国产肥里边,果然夹杂着几包进口肥,其中最惹眼的就是挪威“雅苒”。“雅苒”原名挪威海德鲁,是进口肥中的大哥大。没读过书的阿伯也晓得,这个牌的肥特贵,效果也特好。
车上堆放的“雅苒”一共有两款。一款是含量为15-15-15的硫酸钾镁,另一款是16-16-16的氯化钾。这两款肥的包装袋上都在醒目位置打上了该品牌的全球统一注册商标“维京船”,并特别注明原产地:挪威。
然而,这两款都不是真“雅苒”。
雅苒公司广州办事处刘经理告诉南方日报记者,“雅苒”确有16-16-16配方的氯化钾复合肥,但包装袋上标注的名字是“氯化钾型”,而且所有的产品均会标明“生产商:雅苒国际有限公司”。
记者在该经销点看到的情况却是,包装袋上面没有产品名称,只是直接标注“氯化钾含量≥48%”,下面的生产商一栏只写着“雅苒”经销商的名称“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经销商地址则是“广州市东风东路709号”。让人瞠目的是,袋子上面的合同号“10NA1.0XB537M12”,居然把代表“合同贸易国”的字母“MA”印成了“NA”。联系电话则印成“0755-26861988”,后经记者核实为“深圳市省农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的办公电话。
这么低劣的造假水平,居然有农民深信不疑。就在记者驻足期间,来了一位买肥的大婶。在女店员喋喋不休地推介下,大婶很快便掏了钱。
在村口,记者遇到一位正在田边休息的大伯。一提起假洋肥,他便咬牙切齿地说,这几年买肥真是买怕了,到熟悉的店里去买都有假。大伯说,农民喜欢买散货,店家混着卖,连工商都没办法。
这种现象在当下的珠三角,甚至整个广东市场,都不是孤立的。连日来,记者暗访了广州白云区和番禺区及惠州、河源等多个地方农资市场,发现假洋肥的泛滥让人触目惊心。在河源市的连平县,打着俄罗斯进口材料旗号、登记证和公司名称造假的硫酸钾复合肥在西门和南街的一些农资店公开出售。而日前,在公安部门的“亮剑”行动中,警方刚刚端掉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的一名售假大户,当场缴获40吨假“挪威”,总价值十多万元。一位内幕人士告诉记者,当地的假“挪威”,竟套上真“挪威”的包装袋来出售。“旺季,地下工厂每天给一家门店的供货量就达数吨。”
广州中挪农资公司总经理谭桂辉亦告诉记者,广东农资市场的冒牌货特别多,像“雅苒”这样的高档肥,由于口碑好、价格贵,被仿冒的现象就更加严重,尤以珠三角为甚。
■危害正规企业加入造假大军
假洋肥令农民失收使土地受伤
假洋肥,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而且让农民和农业蒙受巨大的损失。
前不久,德庆一些农民使用了湖北一家化肥企业生产的“德狮马”复混肥,结果发现果树出现大面积枯枝、脱叶的现象。当地的农业部门调查发现,同一时间,使用过这款肥料又遇到相同问题的农户有200多户,涉及果树达2000亩。。
德庆县农业局的姚金明副局长日前告诉记者,由于农民和厂家对肥害事实的认定分歧较大,这起纠纷至今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而惠州和河源的农民告诉记者,他们在给作物施用洋肥后,发现效果很不明显,几天后不得不追加了使用量,然而,效果仍旧不理想。等到专业人士来取证调查,认定这是假洋肥时,已经过了追肥的最佳时机。“后来虽然加施了质量合格的国产肥,但是作物仍然减产了。”有专家指出,假肥甚至有可能对土壤造成不利影响。
一直以来,广东的农业、工商、质监和公安部门都在加紧对制假售假的围追堵截。然而,由于造假手段和造假设备的不断升级换代,对假洋肥的打击措施常常难以到位。广东省土肥总站的林日强科长向记者坦言,肥料打假很难。好几次,他们接到报料扑向黑工厂,发现锅炉还热着,人却走光了。现场只看到一些空白袋装着的盐粒,在证据上,这根本没办法去认定造假。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多数的售假者有合法的门店,有正规经销商的所有资质,有的甚至还拥有乡里乡亲的信任。假洋肥从生产,到流通,再到销售,中间联结着的实际是一条非常隐蔽的战线。
“事实上,农业部门的执法权本身就很有限,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只能根据投诉对肥料的登记证号和登记名称进行监督,至于肥料的养份含量是否合格,则要依赖质检机构的配合。就算发现了问题,还要依赖工商部门去查处。”连平县农业局局长徐少杰告诉记者说,“实际上,农民在这一块的投诉意识很低。”
前不久,广东省工商局刚刚指导湛江市工商局,在全系统部署开展肥料专项检查,查封了25.8吨问题化肥。截至7月31日,该局共立案9宗,结案2宗,罚款56000元,余下7宗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然而,对有些违法者,仅靠罚款实在构不成威慑。”惠州市一位农资老板表述得颇为直白,“卖假挪威的人,往往就是真挪威的经销商。农民都有买散货的习惯,他们把真货假货混着一起卖,被抓到的概率本身就低,在暴利驱使下铤而走险的人越来越多是显而易见的。”
在所有的监管部门当中,质监部门可说是技术手段最齐备的。然而,摆在质监面前的一个现实是,大多数制假黑窝是没牌没照的,质监部门无权随意进入执法。
华南农业大学的肥料专家廖宗文教授也认为,近年来,国产肥的工艺和质量与进口肥的差距越来越近,有些产品,如控释肥,甚至还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如果这些产品被装进真洋肥的袋子,执法部门会防不胜防。
“这需要有权力更大的部门来介入。”惠州市惠阳区一位经销商老王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安机关联合其它部门的亮剑行动在全国拉开帷幕,这才使得公权与制售假肥者的较量,变得较有震慑力。
当惠阳售假大户许某栽倒在警方的重拳之下时,当地经销商坦言:这样的造假能力,绝不是一般小作坊所能做到的,必须有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他们怀疑有正规的大厂在背后给制假分子撑腰。
(记者冯善书 实习生柯倩杏 南方农村报同仁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