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本报记者从中国五矿集团旗下子公司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五矿有色)获悉,由于2011年稀土生产指标已用完,五矿有色倡议全国稀土分离企业“在2011年8月初立即主动停产,确保稀土市场平稳运营”。
今年3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关于下达2011年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确定今年全国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9.38万吨,其中轻稀土8.04万吨、中重稀土1.34万吨。
五矿赣州稀土的一位管理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截至7月底,上述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已基本用完,如果继续开采并生产,稀土矿和稀土产品将超标,从而导致国家稀土政策失效。
中国稀土学会学术部主任陈占恒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国家对稀土生产开展指令性计划,但几乎每年都存在超标生产。
此外,今年下半年,将陆续有企业由于环保不达标被迫停产。
指标提前用完
部分稀土分离企业已停止采购原矿,因为上游稀土矿商采矿指标已用完
五矿有色方面对本报记者表示,号召全国稀土分离企业在8月初立即停产,是为了严格执行工信部有关稀土生产指令性计划的要求。
“无论是北方轻稀土,还是南方离子型稀土,今年的指令性生产已基本结束,甚至有的公司在超指标生产。”上述五矿赣州公司人士表示。
以“中重稀土之乡”江西赣州为例,今年上半年,赣州平均每月生产稀土氧化物约1850吨,按照这一速度生产,江西稀土将超标近9000吨。而工信部今年给江西省的稀土氧化物产量指标为1.3万吨。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部分稀土分离企业已停止采购原矿,原因是上游稀土矿商采矿指标已用完,而超额开采的原矿无法提供发票,导致下游冶炼企业不能将原矿采购计入成本,另外,随着稀土监管越来越严格,矿山超额开采一旦被发现,将面临有关部门的重罚。
不过,虽然国土资源部每年都下达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但该规定基本年年失效,等于一纸空文。
自2005年开始,我国稀土产量连续5年超过10万吨,而指令性生产计划平均每年为8万吨。据中国稀土学会粗略估计,2010年,我国稀土实际产量约13万吨,而国土资源部设定当年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8.92万吨。
“指令性生产在过去几乎没有企业认真执行,主要还是因为政府缺乏监管。不过,今年可能会比往年严格。”中国稀土学会的一位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