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2000年,一项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志武教授排名第202位;2006年,《华尔街电讯》将陈志武教授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最新作品有《金融的逻辑》和《24堂财富课》。
对于畅销一时的《货币战争》,虽然很多人士提出了批评意见,比如郎咸平说《货币战争》不过是《还珠格格》,梁文道认为《货币战争》误人子弟,但是没有人专门著述批驳。理由诚如长江商学院的教授王巍所谓“哪有科学家写书驳斥跳大神的!”
但是今年耶鲁教授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却歪打正着和《货币战争2》摆在了一起。读者把两本书当做对立版阅读。从销售情况看,《金融的逻辑》和刚上市的《货币战争2》在当当、卓越网和几大机场的销售不相上下,两者分居经管类排行榜一二名。但从品质讲,《金融的逻辑》和《货币战争》不具有可比性,一本是理性严谨的金融科学读本;一本是畅销的财经“小说”;一本是原创,一本是“编”著。只不过从内容和观点上看,《金融的逻辑》与《货币战争》刚好针锋相对。
更有意思的是,此前两位作者也无意中PK了一次。陈志武的《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荣获“2008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之“年度财经图书大奖”和“最佳原创学术类”大奖,而《货币战争》获得的是“财经小说奖”。当时评委们认为《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代表了知识分子的学养和良知,《货币战争》代表了营销市场的胜利。
不能总是用阴谋论来理解比我们发展更快的国家
李:近年来经济读物热度不减,其中最畅销的就是《货币战争》。您的新书《金融的逻辑》被当做其对立版,和《货币战争2》摆在一起销售。虽然您在书中没有点名批评《货币战争》,但是很明显你们的观点截然相反。最典型的就是《货币战争》认为金融市场被一小撮阴谋家控制,操纵政治、制造战争,频频制造金融危机。您认为金融给人们带来福祉,催生民主、自由,让中国家庭从利益交换中解放出来。
陈志武:一般人因为《货币战争》产生误解,认为金融就是阴谋家的圈套,是剥削人的工具。其实金融的发展对中低收入家庭的贡献是巨大的。比如让父母生活独立,不用仰人鼻息;金融按揭贷款帮助中低收入家庭降低其子女与有钱阶层子女的教育差距。美国从19世纪开始开发消费信贷产品,普通人家也可以通过贷款买到房子、钢琴、缝纫机甚至受教育,各种保险降低中低家庭的养老和医疗忧虑。金融证券发展的好处是帮助我们摊平一辈子的消费水平,让我们不至于一会儿饿得要死,一会儿钱多得无处花。
《货币战争》的阴谋论看起来很过瘾,但不能教我们如何把自己的国家或者企业做强做大,不能让我们的子孙学几招。中国读者应该多问些为什么,为什么别人的金融可以做得那么强?金融的逻辑是什么?过去几百年西方的崛起跟金融市场的发展到底是什么关系?比如美国的创新精神为什么这么强?是因为基因不同吗?不是的,是因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激发了中青年、甚至老年人创业创新。不管你是出身农民还是资本家,只要你创业,只要你成功,就可到股市上市,就能够在二三十岁成为亿万富翁。中国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我们更需要理性了解金融的逻辑,从西方发展中学到建设性的技能。而不是像《货币战争》那样捕风捉影、硬凑故事,不要再像1978年之前那样,总是用阴谋论、剥削论来解释比我们发展更快的国家。
制度的优劣决定一个国家“钱”的多寡
李:您在书中用专章论述了西方的兴起主要靠制度而不是掠夺。
陈:到今天还有许多学者认为之所以西方国家在近代兴起,是因为它们从墨西哥等拉美国家掠夺了太多的银子!
首先很多国家的发展并没有靠自然资源也没有参加掠夺,掠夺了很多金银的西班牙现在也算不上最发达。其次作为一种金属,白银本身没有太多的工业价值。但正因为许多国家在不同时期用白银作为货币,所以它就特别值“钱”。而之所以白银被用作“钱”,就是因为没有发展出支持票券信用的制度。换言之,只要有了便于金融票券交易的制度,金银作为“钱”的价值就没有了。这也是为什么随着现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兴起,金银作为“钱”的价值越来越低。
因此,一个国家有没有“钱”取决于它能不能将各种未来收入流和“死”财富作证券化、票据化,不取决于它有多少金银。而能否进行广泛的证券化和票据化交易又受制于它的制度。所以,制度的优劣决定一个国家“钱”的多寡。
责任编辑:cprpw